本篇文章3066字,读完约8分钟
新闻网北京12月20日(记者孙冰洁)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 由于地处台风频发的地区,气象事业对澳门居民极为重要。
回归祖国已有20年,澳门的气象观测也从最初的电报线路连接到内地,扩展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服务网。 除开展天气分解与预报、本地区气候与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外,还负责地震预报、空燃气质量监测,为澳门民众提供越来越准确及时的气象保障和服务。
我会回来
回归前的澳门(资料图)
澳门气象观测始于1861年,最初为驻澳大利亚葡萄牙军队服务。 1952年成立的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以下简称“澳门气象局”),回归前的12位局长均为葡萄牙人。
中葡《联合声明》签署那年,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联合澳门气象局首次应邀参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气象讨论会”。 此后,该讨论会每年在三个地方轮流主办。
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进入“倒计时”,20世纪90年代,粤港澳的气象合作日益加快! 1990年12月1日,连接广州和澳门的气象电报线路正式开通。 粤澳双方通过该电路,开始交换气象信息。
由于规模小,最初澳门气象局很少参与国际事务。 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下,1992年,澳门气象局被接纳为台风委员会会员的1996年,澳门气象局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地区会员。
1994年,粤港澳在勘探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深化了在公共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数值预报、数据共享等行业的交流合作。 从1998年开始,粤港澳气象科技研讨会和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从1997年开始,粤澳合作在高栏岛、万山岛(下图)建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站。 双方每年定期到岛上维护和整理自动站周边环境,并由双方共享观测资料。
难忘的1999
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资料图)
时间来到1999年,对所有澳门人乃至所有中华儿女来说,这是难忘的一年!
1999年7月,在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上,粤省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及气象台双方代表一致赞成,在澳门回归期间加强了双方的预报服务合作。 广东省气象局从12月中旬开始制作中期滚动预报,更换澳门。 从澳门回归前一周开始,短期预报增加了广州、珠海、澳门未来的72小时预报。 回归前三天,广州雷达应汛期值班要求开机监控,12月15日起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天气会商。
年,澳门气象局也首次派出5名气象科技人员参加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卫星气象资料应用培训。
1999年11月16日,中国气象局开展了重返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 风云一号c星、风云二号b星、广东自动气象站、北京、穗、港、澳气象雷达等当时最先进的气象监测技术全部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不断旋转,以当时最新的数值预报产品为气象保障决策服务提供了参考。
1999年12月20日午夜,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旗准时升起!
新时代
2000年3月29日,中国气象局、澳门气象局和葡萄牙气象局在中国澳门首次召开气象技术会议,明确设立了技术会议机制,与预报技术、雷达在卫星遥感技术、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迄今为止,该气象技术会议已经召开了9次,为大力提高澳门气象业务科技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意义。
2008年8月,广东省气候中心和澳门气象局合作,在澳门友谊大桥(下图)安装超声波风速观测仪器,开展了两年的台风观测和风工程研究,为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0年后,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妈妈。
2009年5月6日,在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快速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粤澳合作机制,澳门特区政府地球物理及气象局与珠海市气象局签署了《珠澳气象资源共享合作方案》,建立了气象协商和预警联合防务机制。
考验!
1999年以来,澳门气象局在监测资料、预报技术、灾害联防联动等方面得到内地气象部门的协助,气象预报发布期增加,预报要素丰富,台风和风暴潮等灾害预警能力持续提高,在环境气象等方面与内地进行深入合作。 但年,澳门气象部门还遭遇了回归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年8月23日,台风“天鸽”袭击澳门(中央气象台资料图)
年8月23日,澳门遭到有台风观测记录以来影响力最强的台风“鸽子”的袭击。
据悉,1931年以来,澳门共发布11次最高级别热带气旋警告“10号气球”。 上次的“10号气球”于1999年9月16日12点30分因台风“约克”的来袭而发表。
由于“天鸽”受到强风雨的影响,澳门气象部门23日还发布风暴潮红色预警。 澳门公共交通巴士服务于23日10时发出末班车后停止服务,对外海上服务于6时停止。 截至23日11时,澳门机场已有90多趟航班取消或延误。 特区政府呼吁通过海上大桥来往澳门群岛的市民观察行驶安全。
驻澳大利亚部队在“天鸽”袭击时参与救援工作(新闻网发中国气象局提供图)。
“天鸽”台风暴露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应对极端气象灾害方面的一点不足。 为此,澳门特别行政区立即向内地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编制了《澳门“天鸽”台风灾害判断总结和澳门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在《建议》的编制过程中,中国气象局邀请专家参加专家组的工作,参与《建议》的进一步编制和完整工作。
你好! 接下来的20年
年9月13日10时,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门气象局对年第22号台风“山竹”的快速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了视频会商研究判定。 这是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首次与中央气象台举行联合视频会商。 9月15日15时,“山竹”接近华南沿岸时,三地气象部门再次就“山竹”的趋势和影响举行了联合会商。
年12月7日,寒空气影响南方,中央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台、香港天文台、澳门气象局再次启动联合视频会商,研究判断寒空气的快速发展趋势和影响。 2019年12月4日,三地和中央气象台再次降温空天气南下举行视频会商。
年,港澳珠大桥开通。 早,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就联合成立了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事业集团,确保了气象监测设备建设和大桥建设同时展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规划纲要》,通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其中,完善的防洪台风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控制、建设适合居住的行业的高质量生活区等诸多任务对气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3月6日至8日,第33届粤港澳气象科技研讨会和第24届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和粤港澳的气象专家共同探讨了三地业务研究成果、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合作问题以及粤港澳澳门、澳门 海南省气象局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首次作为注意人员列席。 会议建议,使大湾区气象事业成为气象现代化和“一带一路”气象合作的示范窗口。
2019年10月,广东省珠海市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签署珠澳相控阵气象雷达项目合作协议书。 这标志着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珠澳气象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20周年纪念日前夕,来往于珠海、澳门生活的人们感受到的气象预报服务也越来越无间隙地成为无障碍……
中国气象局表示,未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支持粤港澳气象部门合作,加强气象服务大湾区建设,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联合会商机制,为区域防灾减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支持。
回归祖国已有20年,澳门的气象观测也从最初的电报线路连接到内地,扩展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服务网。 除开展天气分解与预报、本地区气候与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外,还负责地震预报、空燃气质量监测,为澳门民众提供越来越准确及时的气象保障和服务。
标题:“回家的温度有多暖?澳门气象20年给你答案!”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l/2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