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3字,读完约6分钟

中新网6月19日电审计署官网今天发布年第3号公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显示,年12月至年3月,审计署审计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资金管理的采用情况,抽查了59个地级市(区) 从审计情况看,11个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点成效。 另外,在审计中也发现了一点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年12月至年3月,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市)从年到年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资金管理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基本情况和取得的第一效果

11个省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湖泊湿地分别为96.7万平方公里和14.8万平方公里,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3065处,面积38.7万平方公里。 年水资源总量1.34万亿立方米,用水总量2475.87亿立方米。 各级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年投入相关财政资金2518.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722.12亿元,地方各级财政796.12亿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11个省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点成效。

(一)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进。 年以来,11个省召开了152次相关会议,制定或修改了制度等293个项目,15.99万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湖长。 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65次,调查非法倾倒、非法倾倒、滥用、乱伐等违法案件9.78万起,移送司法机关解决4147起、2635人,较好地遏制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2)污染防治能力增强。 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11个省份的污水和垃圾解决能力在近两年分别增长了8%和11%。 水、大气等污染治理部分阶段性工作人员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各省共取缔“十小”公司2486户,占已公布的监管名单的99.84%,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约9成已建成污水集中解决设施。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3)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根据11个省提供的资料,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减少2.97%、4%、9.24%、3.97%。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断面水质优良率为7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3% )比上年下降约0.3个百分点。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公告指出了这次审计发现的首要问题。

一是采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截至年底,8个省在水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专项资金结汇方面存在相关地方财政部门,8.21亿元结存在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超过1年。

从年12月到年1月,8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违规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2580.49万元,主要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其他项目支出等。 5个县级地方政府反复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105.6万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10个省有197个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未按期开工(完成),5个省有19个项目建成后效果不佳。

二是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年底,10个省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隔仅为100米,开发强度较大。 5个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930个小水电未经环境评价建设,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个小水电,7个省426个弃渣电厂拆除水库等建筑物,7个省生态渗漏设施 由于过度开发,333条河流被截断到不同程度,河段全长截断1017公里。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7个省相关市县突破国家、省两级审批制度,自行设立开发区249个(其中年来新建8个),占地447万亩,其中72个5年以上,建设率不足5成,还有10个与基本农田重叠2.77万亩。 共有62个开发区位于要点生态功能区或与禁飞区重叠,其中18个开发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成立或扩建。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10个省有501家无证取水,截至60家单位过度取水的年底,7个省共有667个违规占用海岸线的项目尚未整改。

年以来,三省共有21个新的化工、造纸等项目,未履行环评和产能置换等审批手续。

网络非法贩卖等问题缺乏监管,助长了非法电鱼行为。 11个省最近4年发生了违法鱼事件。 从46万起,年均增长8.8%。 其中149起发生在珍稀鱼保护区内,胭脂等珍稀鱼电死亡,30多人死亡。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三是污染治理问题。

长期持续整治的洞庭湖、鄱阳湖等5个国家的重要湖泊,由于无法统一管理等原因,年水质在iv类以下。

75个开发区没有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06个开发区没有建设污水集中解决设施70个开发区建设了污水集中解决设施,但没有按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和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的46个开发区没有配套管网等,污水解决效果不佳。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截至年底,9个省有118个敏感区域城市污水解决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由于污水解决能力不足、管网破损等,6个省每年有2.24亿吨污水未得到较为有效的收集或排入河流。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截至年底,3个省的9个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超负荷运行的2个省132处无防渗措施的非正规垃圾堆填区尚未清理完毕。 5个省20个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产生的285.75万吨渗滤液被排入城市管网或周边水体,还有197万吨渗滤液储存场。 7个省的48家公司没有按规定储存、运输或者处置危险废物,4个省的6家没有按规定处置医疗垃圾。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截至年底,9个省56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排污口、养殖场等建设项目的3个省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71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剖面水质超标。

截至年底,10个省有5.61万个地下储存罐(占需改造总数的52% )未更换为双层储罐或正在进行防渗改造。 3个省有348台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未被淘汰的2个省的个别市县还有8家小型造纸、电镀公司没有停止工作。 3省没有关闭46户禁止饲养区内的规模以上的家畜养殖场,3省有413家养殖场没有建设辅助污染治疗设施。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审计署表示,针对以上审计抽查问题,审计署已经依法出具审计报告,提出解决意见,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在整改期满后,依法向社会公告整改结果。

目前,有关部门对小水电过度开发问题组织专项整改,有关地方针对违规占用海岸线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淘汰10吨以下(含)燃煤锅炉275台,关闭或拆除9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并组织有关单位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审计署表示,将继续跟踪检查后续整改情况,督促审计整改问题。

标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l/2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