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6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中国保监会发布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发展指引》,对保险产品的发展进行了规范。此前,一些保险公司在短期保险市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开发了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没有实际担保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只注重噱头和投机,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位市场分析师表示,诸如中秋节、春节行李延期保险、摇号保险、雾霾保险、妊娠保险和高饮酒保险等异国保险将退出市场。(经济日报,1月10日)
世界很大,外面没有世界。似乎这句话也适用于一些金融机构保险产品的随机研发。目前,保险产品市场的噱头倾向十分突出,各种奇异的保险类型层出不穷,显然成为保险市场最不和谐的噪音。各种异国保险似乎丰富了保险市场,满足了个人特殊的保险需求,但从本质上说,它们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必须科学严谨。然而,一些保险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发中为所欲为,甚至针对热点事件设计保险,这种做法没有实际意义,背离了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充满了炒作和噱头。例如,中秋节享受月亮保险,中秋节晚上有月亮吗?你能赏月吗?这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影响,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中秋节充满了味道。有什么实际意义?
此外,许多外来保险缺乏大数据的积累和支持,支付概率也没有科学依据。这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想象,保险变得没有保险。那么,这种舶来品保险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利后果:第一,赔付概率低,对被保险人不公平、不合理,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异国情调的保险费很低,所以被保险人喜欢当他们认为这是有趣的,他们不研究利率和支付概率。结果如何?他们的保费已经变成了免费的羔羊;其次,一些奇异保险产品的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考虑,定价严重偏离风险概率,这实际上对保险公司不利。索赔一旦解决,将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但实际上却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借助热点事件的炒作,保险公司原本有聚集人气的意图,但在没有科学调查和大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他们随意开发异国情调的保险产品,消极多于积极,不值得推广。中国保监会颁布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发展指引》是保险产品设计的合理标准,对那些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基本保障功能的舶来品保险产品说“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保监会积极履行职责,保护消费者权益,清理“异国保险”门户。
标题:乐见保监会清理“奇葩险”门户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