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零一金融发布了《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行业热点、市场数据和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对2016年消费金融行业进行了全面盘点,并预测了2017年的发展趋势。
2016年,消费金融进入了“快车道”
回顾2016年,消费金融业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种资本纷纷涌入,以抓住消费金融市场的机遇。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底,全行业注册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为1077.23亿元,贷款余额为970.29亿元,较2015年9月底基本翻了一番。特许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迅速。
在消费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和p2p平台的总资产在2016年均大幅增长。其中,互联网平台市场份额领先,典型代表企业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乐心集团。据零一研究所数据中心统计,这三家企业的营业额分别超过5000亿元、1000亿元和300亿元。
此外,2016年消费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首先,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实现了大规模增长。2016年,发行的abs产品数量攀升至51种,总价值936.32亿元,是2015年的6.76倍。值得一提的是,乐心集团旗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Staging Music是2016年首家完成资产证券化的消费金融初创企业。
其次,2016年,消费金融业掀起了“投融资”热潮。据零一金融不完全统计,2016年,金融科技领域共发生287起投融资案件,总金额约920.26亿元,其中消费金融领域35起,总金额约190.68亿元,约占总量的12%,约占总量的21%。然而,在35个融资案例中,A轮、B轮和C轮融资案例最多,分别为9例、10例和7例;就到期日而言,仍处于早期阶段,仅包括乐心集团在内的两个案例获得了d/IPO前及后续几轮融资。
金融技术成为2017年消费金融的起点
展望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零一金融的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将翻一番。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的发展仍处于窗口期,市场主体仍面临增量市场。据保守估计,2017年,广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
据悉,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或开业,另有7家处于申请消费金融市场的筹备阶段。同时,消费金融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包括年轻白领、大学生、蓝领工人、农民等群体。例如,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农村金融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乐心集团已经从大学生市场扩展到整个人口市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一些消费金融市场已经开始从蓝海转向红海。在这个过程中,行业领导者将利用资源和品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中小平台机构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一些垂直领域的独角兽将被培育出来。
在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战争中,金融技术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消费金融场景复杂,分期贷款服务小而分散,业务特点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技术已经成为新兴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未来消费金融的技术驱动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和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同时,随着未来市场参与者数量的增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将成为各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各机构有必要共享财务数据,共同解决长期借款带来的坏账风险。从消费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来看,风险控制、管理等环节应该应用技术,同时稳定合规的运营可以抓住2017年行业发展的红利。
标题:报告:金融科技成2017消费金融发力点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