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7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周瑞)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后,中国官员和类似评级机构纷纷做出回应。
在中国财政部发表文件,逐一驳斥穆迪对中国“降级”的三个理由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也发表了长篇文件,详细解释了中国风险防范和稳定增长的情况。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表示,中国的a+评级将保持不变,前景稳定。中国国内评级机构大公和东方金城也表示,他们将维持中国的信用评级,评级前景稳定。

对穆迪的怀疑首先来自技术层面。就研究方法而言,中国财政部将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描述为“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适当方法”,只是企业债务不是政府债务的“硬伤”。

东方金城评级公司副总监于春江对中国新闻社表示,“亲周期评级”通常指的是简单趋势外推法的判断,“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提高评级,在经济形势差的时候降低评级。”顺周期评级的弱点在于它对结构性变化引起的拐点缺乏预见性。

中国财政部直言不讳地表示,穆迪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余春江还表示,穆迪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预期结果持悲观态度,这是强调制度类型、忽视政府治理能力的表现之一。与以政治制度类型为主要政治评价标准的穆迪相比,东方金城更关注政府能否保持政治稳定,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中国财政部首次做出回应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也发表了长篇论文,展示了中国控制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和改善的能力。
关于债务风险,国家发改委表示,中国的杠杆率低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而且还在下降。中国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容易引发危机的外债,而是由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储蓄率支撑的,因此中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低。

就增长而言,国家统计局显示,从质量、结构、耐力和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是稳定和改善的
国家统计局还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稳步改善和中国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前进趋势是一些评级机构对穆迪的选择感到“惊讶”的原因。
俞春江指出,穆迪在去年3月下调了中国的评级前景以及一系列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前景,随后在10月25日将22家国有企业的负面前景带回稳定状态,称其甚至可以抵御中国主权评级下调的部分影响。因此,在市场普遍预期中国经济将呈现良好态势的背景下,穆迪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并修改了10月份做出的调整决定,使26家国有企业和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出乎意料。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评级机构维持了对中国的信用评级,而不是跟随穆迪的下调。
除惠誉之外,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26日发布了一份评级报告,称中国政府债务负担在中期内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在过去几年积累了巨额金融资产,政府资产远远高于负债,这为政府的偿债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事实上,早在上一轮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时,中国官员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时任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他注意到了评级的调整,但这并没有改变市场上与中国主权债务相关的指标。“我们不关心他的评级。至于与评级机构的沟通,我们没有必要给他们“顶礼膜拜”
标题:穆迪“降级” 惠誉及大公国际等“维稳”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7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