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9字,读完约8分钟
这一次,pmi表现如此之好,以至于市场“失望”。
pmi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当中国官方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4月份下降,市场普遍预期自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将相对放缓时,市场预测中国pmi将在5月份进一步下降。
但实际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
31日,中国官方宣布5月份pmi为51.2,与4月份持平,高于预期的51,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的pmi已经连续八个月处于51.0%以上的扩张区间。
专家如何评估这样的表现?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研究中心高级统计师赵清河:
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首先,市场供求双方继续扩大。生产指数为53.4%,比上个月低0.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生产增长总体稳定。新订单指数为52.3%,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处于扩大区间,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改善。
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消费品制造业的pmi为53.8%,分别比上个月和整个制造业高出1.6和2.6个百分点。
第三,中小企业活力增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中小企业政策,如减税、减费、金融服务等,已初见成效,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本月中小企业pmi分别为51.3%和51.0%,分别比上个月高1.1和1.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连续三个月上升,今年首次反弹至扩张区间。
第四,企业对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8%,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高0.2和1.7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4月份回落后,5月份环比持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涨跌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趋势进一步明朗。
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中,订单指数上升或持平,表明中国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总体稳定;价格指数持续下跌,表明市场供求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表明库存调整活动趋于稳定;生产指数下降,而预期的生产活动指数上升,表明生产活动趋于稳定。
综合判断,中国经济增长正从短期的上升和回落趋势向总体稳定趋势转变。
招商局宏观分析师张毅平:
5月份,中国制造业的pmi为51.2%,与上月持平。连续10个月高于临界值,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相对明显。本月,各分项指数呈现良好趋势,生产放缓,新订单保持稳定,供需关系改善。成品库存下降,而原材料库存上升。库存状况也有所改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预期将会上升。这表明,强监管环境下,制造业生产经营环境仍然相对稳定,强监管与稳定增长并不一定是一回事。
其中,5月份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下降,为46.6%,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48.5%。这两个库存指标的涨跌不仅表明企业目前的库存调整更加灵活,也揭示了企业预计5月份将略有改善的信息。5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8%,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继续下降。5月份,采购价格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7.6%,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一方面,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压力减轻;另一方面,将出厂价保持在临界值以下不利于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从而抑制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应该注意的是,建筑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正处于一个高水平,本月的读数为60.4%,连续九个月处于高增长区间。这表明当前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比较大,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助于对冲一些货币政策收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601901,诊断):
5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与之前的数值相同,但从3月份的51.8的高点回落,处于近半年的低点。按项目划分,生产、成品库存、采购价格和出厂价下降,新出口订单上升,原材料库存上升略低于繁荣和下降线,新订单保持持平。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反弹,而服务消费和建筑业加速。最近,补充周期即将结束,这是与金融去杠杆化和房地产监管和升级叠加在一起的。经济已经两次触底,融资成本、信贷创造和房地产销售等领先指标都有所下降。
内需被分割,外需得到改善。新订单指数为52.3%,与上月持平。库存下降,外部需求、服务消费和建筑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7%和50%,较上月分别下降了0.1和-0.2个百分点,表明外部需求好于国内需求,国内需求开始走弱。最近,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正在改善,欧洲经济正在加速发展。预计出口将继续改善。
中小企业的改善和大企业的放缓表明外部需求正在改善,国内需求疲软。5月份,大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比上个月下降0.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1.3%,比上个月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临界点;小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
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放缓。5月份,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煤炭、石油、化工等产品价格下跌,相关行业利润放缓。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增速较3月份下降9.8个百分点。5月份的出厂价格指数为47.6%,比上个月下降1.1个百分点。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5月份,中国经济明显企稳,5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51.2,与4月份持平。
此前,4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此前的51.8降至51.2,这令市场担心经济会出现逆转。然而,5月份制造业pmi没有进一步下降,这证实了之前的判断。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下降只是前一时期的高水平下降。从目前的监管情况来看,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呈“L”型趋势。
分项指标方面,5月份pmi分项指标环比保持稳定,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仍有足够的发展势头。5月份,制造业pmi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和员工指标均保持稳定,并有所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成品库存大幅下降,从4月份的48.2降至46.6。此前,市场认为本轮库存逐渐进入被动补货阶段,这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5月份成品库存大幅下降,被动补货对经济的压力可能会消退。总体而言,5月份pmi细分平稳明显,库存压力大幅下降,反映5月份经济开始进一步好转。
从监管态度来看,新的监管协调态度已逐步明确,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有所减少。一开始,政策层面设定了“监管协调”的基调,这意味着所有监管部门应该共同努力,但“监管协调2.0”开始强调监管政策的节奏,注重对市场的影响。
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已从稳定和略微宽松转变为稳定和中性。同时,自2017年3月以来,严格的金融监管不断超出预期,金融市场的急剧弱化使得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不断上升,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但在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和5月下半月资金短缺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央行提前在6月份就表示了对资金问题的担忧,表明“监管协调2.0”已经从预期变为现实。总的来说,我们相信,随着3月份的严格监管和资金过度短缺的消退,经济将回到“从新周期回归”的正确轨道上来。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
5月份的pmi指数显示,当前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和好转。
总体而言,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着力稳定经济形势,推进供给结构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通过综合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应层出不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形势稳步好转。
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保持价格趋势稳定。目前,价格走势已经基本回归合理,所以要注意避免价格下跌过快,抑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要注意保持稳定的市场需求。需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这增强了市场的乐观预期。从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保持在52%以上是合理的,低于52%的企业将明显感受到市场压力。现在,新订单指数略高于52%,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数量再次上升。
第三,注意维护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近两个月来,大型企业的pmi指数有所下降,相应地,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趋势也趋于平缓。加快大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标题:6位专家解析5月PMI数据:这次表现好得让市场失望了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