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历史是不是历史,这听起来有点荒谬的常识,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生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的绊脚石,在山西省吕梁市的公共机构。当地人民社会局工作人员以“填写虚假登记信息”为由取消了面试资格。另一方认为招聘计划要求她的文凭是“历史”专业,而不是“世界历史”专业。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这种言论令人费解。在研究生阶段,“历史”被分为三个一级学科,即“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和“考古学”,它们都属于“历史”。由于没有更高一级的学科,所以“历史”一词在硕士学位中并不存在。然而,招聘计划明确规定“本科以上学历”可以申请,但没有对“历史”专业及其类似的专业条件做出任何解释。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学历要求已经说明,但对应的专业没有准确描述,这就为招聘埋下了一个漏洞。更令人遗憾的是,在面对候选人的质疑时,人事和社会部门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为挡箭牌,“说到专业名称,一个字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是不允许的”,因此,坚持“底线”和拒绝候选人反映了管理层僵化懒散的政治作风,这种作风使当地人成为笑柄和耻辱。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幸运的是,吕梁及时纠正了错误,恢复了相关候选人的面试资格并作出了道歉,并向用人单位和人力社会部门通报了工作不力、文件机械教条、工作不整洁等问题。随着舆论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干预,候选人面前的绊脚石已经被清除。然而,这一事件是否揭示了公务员和职业编辑招聘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对此,不应该简单地放手。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严格控制招聘流程,规范招聘程序是好事,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高校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的现实背景下,仍然固守教条,僵化不变,这只能反映出招生部门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分类”的理念,不仅不能传递工作能力,而且淡化了工作责任。此外,过分强调职业限制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印象:利用所谓的“技术门槛”来达到淘汰求职者、搞“萝卜招聘”、为特定人员保留职位的目的。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如今,许多招聘考试对求职者都有职业限制。从工作要求来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要条件,这并不夸张。但是,一旦懒惰的政治思维带来麻烦,出于减少工作烦恼和害怕承担工作责任的心理,过于注重专业词汇,对高校的专业更新没有深入的了解,框架就会定得太小而不能死,这不仅缩小了候选人的就业机会,而且失去了起点的公平性,这也影响了人才的招聘,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甚至成为笑话,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各种招聘中的“职业限制病”和“职业僵化病”,特别是在公务员招聘中,并尝试按照“大专业”的理念改革招聘。比如,在很多服务岗位上,你能不能淡化专业限制的色彩,尝试按照文史、理工类等专业设置,甚至取消专业要求?即使你明确要求专业技术岗位,你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教育部门和大学专业设置的最新情况随时更新和调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应负起管理责任,决不能恢复官僚作风。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只想把问题传递给上级或下级。只有进一步完善招聘流程,落实招聘责任,才能使应聘者平等地站在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标题:人民网评: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招考岂能如此随意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