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数据造假的混乱现象,与一段时间以来的“官方数字和官方数字”的做法有关,也与我国过去统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有关。为了杜绝经济数据的造假,必须解决政治成果的概念问题,加快统计改革,建立统计系统中全体员工、全链、全过程的统计数据责任制。此外,要加强统计法治建设,坚持法治思维和方法,促进统计事业发展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近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方网站先后向有关地区和单位发布了第12轮中央巡察的巡察反馈。反馈结果表明,吉林和内蒙古存在“部分地方经济数据虚假”的问题。此前,中央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访问辽宁时,也指出辽宁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统计信息的价值,并影响着科学决策的引入。一旦经济数据被篡改,将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实际上,在一些地方,为了使经济运行的记录看起来更好,增加的水量甚至超过了实际结果;在一些地方,官员们在刚上任时故意降低了他们的经济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将水注入经济数据,以突出他们的政治成就,从而得到推广和重用;为了获得政策支持,也有一些地方故意压低经济数据,试图给自己带上一顶贫穷的帽子...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经济数据造假之所以混乱,与一段时间以来的“官方数据,官方数据”的做法密切相关。在唯国内生产总值理论的英雄背景下,个别官员往往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尽力为经济数据的统计注入水分。此外,在过去,中国薄弱的统计监督和执法不严也使一些人敢于钻空.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伪造经济数据不仅违背“官德”,也违背法律,这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各种政府统计数据的信任,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极大损害。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现象坚决说“不”,敢于对经济数据欺诈“零容忍”。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要杜绝经济数据的造假,首先必须解决政绩观的问题。通过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可以纠正长期以来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评价绩效的偏见,真正做到不以GDP增长率来评价英雄,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领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推进改革、造福民生上,追求真正的发展、没有水分的发展和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同时,要加快推进统计改革。统计系统要建立全员、全链、全过程的统计数据责任制,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制度,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最重要的是加强统计法治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促进统计事业发展。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和遵守法律的法制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统计规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统计执法和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制止个别地方少数人的统计欺诈和弄虚作假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有案必查、有案必罚,确保各类重大统计数据欺诈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社会法治氛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林虎灿)

标题:要敢于对经济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