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7字,读完约3分钟
8月2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3日的文章中说,30年前邓小平提出的政治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30年过去了,现有的“中国模式”到底能继续快速发展吗? 和世界的对话和信息表现怎么做? 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的崛起,到底给人类带来了那些正面的贡献? 文案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这是东西方人们所想的问题。
8是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指导制度改革”演说30周年。 30年前的这一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演说,提出了党和国家指导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党政府的分离、党委的集体指导、领导干部的终身制的废除、宪法的制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设立等问题
30年过去了,当时邓小平预言的矛盾和问题今天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出现。 邓小平八十年代指出的“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深入”,在今天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中也以不同的形式、相同的逻辑出现。
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的时候,特别是对世界越来越崛起的中国感到疑问、不安、警戒的时候,“中国模式”到底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呢? 现有的“中国模式”到底会持续快速发展吗? 中国发展迅速,如何与世界对话,表达信息? 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的崛起,到底给人类带来了那些正面的贡献? 这些是30年前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过程时从未遇到过,也无法预见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伟大在于敏锐地看待当时中国政经体制的弊端,不仅勇敢地打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而且以和平和对外开放的手段,把改革开放的使命嫁接在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过程中。 无论是他对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还是香港对“一国两制”的设计,人们都可以看到邓小平的爱国感情、国际视野背后的历史高度和良心。
但是邓小平毕竟在13年前离开了人世,他看不到他打开的改革开放过程,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结出了中国崛起的果实,中国崛起面临的新国际背景,及其背景下中国自身改革的战术重担
在东方文化土壤中,中国的现代化至今为止对东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有着唯一深刻的冲击倾向。 因为,东方的现代化到底能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 这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东西方人们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说:“中国应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在21世纪初的今天,毛泽东当时的这句话似乎有新的解释和注释。
今后几年,中国现代化可以在制度层面找到可持续的支撑点,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持续成功,并逐渐向“文化”层面过渡,即东方现代化在人类制度和价值层面的贡献,是更艰巨的挑战。
标题:【要闻】外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东方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