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3字,读完约7分钟
周玉,1955年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材料分会理事长。
多年来从事陶瓷的相变和韧性、陶瓷复合材料的耐热振动和耐烧结性能及在航天防热部件中的应用等研究。 1996年被评为宇宙总企业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家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于1998年获得宇宙总企业“宇宙奖”,同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出版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的省级科学技术奖七项国家发明专利五项特辑和教材五份,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 发表第一学术论文在sci收录200余篇,在ei收录200余篇,论著被国内外同行引用了2000余次。 培养了32名博士研究生和30名硕士研究生。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扎扎实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做人”,这是周玉说得最多的话。 “不管做什么事件,都要诚实,不要投机,要勤奋地获得报酬。 ”。 周玉淡淡地坚定地说。 关于这次当选的院士,他说:“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感谢前辈,感谢领导和自己的团队,没有大环境和大家的支持,就得不到今天的结果。
周玉的“勤”
1978年,周玉通过了哈佛大学金属材料和热解决专业的学习。 1984年,周玉从金属材料和热解决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周玉现职开始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教授。 从那以后,周玉开始了他的陶瓷人生。
1986年6月,雷廷权教授为周玉明确了陶瓷材料研究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并与日本东北大学著名陶瓷专家佐久间健人教授取得了联系。 1987年,周玉作为国家教育委员会中日共同培养的博士生来到东京大学。 从见到佐久教授的第二天开始了实验事业。 周玉的工作很勤奋,每天早起晚归。 实验室晚上的电压比较稳定,有利于电镜观察,很多重要的实验周玉晚上完成,有时通宵达旦。
在国内准备充分,国内外领导细心指导,加上辛勤工作,短短一年多,周玉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大部分考试工作,受到双方领导的好评。
1988年10月,周玉回国的日子到了。 暂时在中国学生回国还是留在日本做出痛苦的选择时,周玉拿着自己的实验结果资料按时回了母校。
想起这件事,周玉说。 当时我什么都没想。 我只是觉得时间到了,回来吧。 日本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比较好,但母校哈工大有我的老师、同事,他们接受了应该为我承担的任务,让我出国学习。 母校的学生,还有我的工作,我的责任。
回国后,周玉完全利用自己对电子透射显微镜技术的技能,发挥金属材料专业的相变研究和显微组织结构分解的特长研究陶瓷材料的相变,与硅酸盐专业相互补充。 关于高温区的ct相变和低温区的tm相变两个方面,主要研究了相变过程、化学成分和热解决工艺等对相变及其产物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周玉开始时没有想到对自己在氧化锆陶瓷行业的研究产生的国际影响。 1991年,世界闻名的美国《陶瓷学报》高度评价他同时刊登了他从事的氧化锆陶瓷无扩散相变的论文。 英国的《材料科学学报》、《国际陶瓷》、《机械工程学报》、《硅酸盐学报》、《航空学报》中也刊登了周玉关于氧化锆基陶瓷的研究多篇论文。
周玉的“聚会”
金属材料和热解决教室的第一代主任雷廷权院士,学术成果是国内外有名的“伯乐”。 1997年5月,周玉继杨德庄教授之后担任第三任教室主任。
周玉以个人人格魅力召集了特殊陶瓷研究所团队的全体成员。 目前研究所的很多老师都是因为周玉的好意答应而留下的。 1996年,贾德昌在取得博士学位期间提前去学校留学。 当时博士生就业非常容易,很多同学不希望留在学校,贾德昌也找到了北京的研究院。 周玉认为课题组建设中,需要贾德昌这样的助手,希望他留下来工作。 贾德昌说:“当时,周老师跟我说话后。 虽然条件有点苛刻,但我认为能和周老师一起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是一件挑战和有趣的事情。 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 如周玉所愿,他日后成为课题组科研与管理的骨干,成长为所里多功能航天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和应用研究方向的领袖。
洪堡学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叶枫教授是雷廷权院士的博士生,毕业后在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下完成博士课程后,于1999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陶瓷研究所创建洪堡学者 2004年,正当叶枫教授在海外完成项目,面对继续在海外拼写还是具有回国效力的选择时,周玉教授立即与他取得联系,介绍学校良好的快速发展环境,研究所的后续快速发展需要他的加盟,他 因此,叶枫在完成相关合同后,立即乘坐回国航班,成为黑龙江省最早回国从事的洪堡学者之一,成为所里塞隆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的领袖。
同样被周玉教授吸引回国的是回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欧阳家虎教授,他留学美国、德国、日本从事,在高温陶瓷涂层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2004年,周玉教授利用在日本开会的机会与欧阳家虎见面,动员他回学校发挥效力。 在周玉的鼓励下,2005年,欧阳家虎再次发财回到了久违的哈工大。 欧阳家虎回到学校当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又申请了“863”项目,已经进入就业状态,成为所内隔热涂层和高温自润滑陶瓷涂层研究方向的领袖。
在周玉的推动下,根据雷廷权院士和周玉于1985年成立的材料科学类陶瓷材料课题组,哈工大特殊陶瓷研究所于2002年5月成立。 目前,特陶所主要从事新型航天防热材料、先进结构陶瓷、新闻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与教育。 特陶所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新技术工程和航天工业部门科学研究项目40多个项目。 出版了7部专题/教材,论文500多篇( sci收录350多篇,ei收录350多篇),论著被引用了2600多篇。 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50余项(授权10余项)。 培养了40名博士、96名硕士,博士学位后3名毕业生遍布美国、英国、澳门等国家和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大中型公司,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
特殊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说:“当时包括雷廷权院士、周玉教授在内,整个课题组坐在一张桌子上,目前所有师生近10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课程教师6人。 这里有“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为国家级做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及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回国洪堡学者等……”
2008年1月,特殊陶瓷研究所入选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标题:【要闻】周玉:投身陶瓷研究的海归院士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