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0字,读完约2分钟
作者:孙金菊,新时期证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中小研究员
2018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M&A“小快钱”审计应用情况的相关问答》,明确了并购“小快钱”审计的适用和不适用情况。适用情况(一个可以满足):1)最近12个月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2)最近12个月累计发行的股份不超过本次交易前股本总额的5%,最近12个月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不适用(如任何一方满意,则不适用):1)筹集配套资金支付交易的现金对价,或筹集超过5000万的配套资金;2)根据“分道通航制”的分类结果,属于审慎审计范畴。适用的小规模并购,经中国证监会受理后,直接提交M&A委员会审查,减少了审前和反馈环节,加快了审查速度。
据我们统计,自2011年以来,涉及股票发行的并购案例有1147起,其中交易金额在5亿以下的有350起,占30.5%,但总规模只有1026亿,仅占2.74万亿的3.75%。随着2014-2015年并购的快速增长,小规模并购也迅速涌现。2014年,少于5亿的并购数量占最高的42.1%,2015年也有35.5%。然而,随着2015年M&A和“最严格借壳标准”等重组政策的出台,对M&A和重组的审查变得更加严格,周期也变得更长。从那以后,小型M&A上市公司开始倾向于使用现金。因此,2016年后,涉及股票发行的并购比例开始逐渐下降,2018年只有14起,仅占19.4%。同时,我们还统计了已发行股本不超过5%、金额不超过10亿元的并购重组案例。自2011年以来,共有156起案件,占总数的13.6%,总规模为458亿,占1.7%。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两个适用条件来看,历史适用量的比例不超过44%,规模的比例不超过5.45%(必须考虑两者会发生重叠)。因此,这种“小快”的审计机制对整个M&A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小快”审计机制的确定,是M&A整体市场化改革和M&A定价双向调整后重组的进一步落地。M&A的市场化改革和重组有望释放M&A市场的活力,帮助M&A市场继续回暖。
2015年,并购监管更加严格,审计周期变长,叠加市场降低,并购整体市场规模持续下降。2018年,整个M&A市场开始回暖,其中小型并购主要依靠现金并购。然而,随着下半年开始,流动性开始收紧的背景下去杠杆化(特别是大股东股权质押导致的流动性危机),现金并购的复苏开始受阻。“小快速”并购重组审查机制的确定,将加快对小并购的审查,促进部分小现金并购发行股票购买资产。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孙金钜:“小额快速”机制确定 并购重组审核加速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