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上没有路。如果有很多人在走路,它就会变成一条路。在过去的三年里,“一带一路”的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点,其进步和成就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它逐渐成为中国的三大抓手:第一,中国梦的抓手。“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将中国梦与沿途其他国家的梦想融为一体,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持久和平的世界梦。第二,中国是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起点。通过“一带一路”,中国积极促进国际话语权。第三,把握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已经成为包容性全球化的旗手。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要致富,先修路;快速致富,修复高速;有必要炫耀财富,上网,这已成为中国脱贫致富经验的生动总结。”一带一路“允许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并允许中国扩大其发展。”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把“一带一路”比作亚洲腾飞的两翼,那么互联就是两翼的血脉。中医说,疼痛没有意义,一般规律是不疼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多是由不通造成的。世界是普遍的,是我们的理念。“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国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崛起之前,这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们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独自走得快,走得远。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欧洲著名智库布鲁格尔研究所(bruegel Institute)所长沃尔夫认为,“一带一路”的影响和意义不仅限于欧亚大陆和沿线国家,而是具有划时代的全球意义。2017年,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论坛涉及四个“r”:全球复苏、全球再平衡、全球创新和全球再联系。举办峰会论坛,首先是让“一带一路”形成良好势头,鼓励更多国家跟上;二是通过多边磋商促进“一带一路”的制度化;第三,全面实现联合国和平与发展目标,特别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展现人类共同意愿,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知识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那些不寻求全局的人不足以寻求一个角落;不寻求世界的人缺少寻求当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个百年工程。丝绸之路的复兴是一个百年的梦想。1877年,德国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后来,他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了《丝绸之路》一书,这使得“丝绸之路”的概念流行起来。这本书说:“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主要的运输线(丝绸之路)是横跨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道路。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连接地球上所有民族和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复兴丝绸之路并使用现代交通工具,它肯定会为人类做出贡献。同时,它也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纪念碑。”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爬泰山,让世界变小”。习近平主席向中国和世界指出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在2016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上,拉脱维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波茨坦深表感慨:“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宏大的合作倡议,超出了我们欧洲人的想象。欧洲人不应该浪费中国的美好祝愿!”捷克副议长菲利普预言:“‘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建设“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新长征,仍然需要革命的气魄。毛泽东有一句话:“多少事情从来都不急;天地转,时间紧迫。一万年太长了,只是白天和黑夜。”2017年,“一带一路”将加速延伸,变得越来越宽!

“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