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0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相关单位发起的“2016中国清单”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十大网络术语全部揭晓。在揭牌仪式上,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部长王蒙表示,他对“小鲜肉”、“阎值”等网络词汇尤其反感。“2016中国盘点”活动的专家朱华新(音译)也表示,“看到“撕裂”和“强迫”这样的粗俗字眼在城市中晃来晃去,真让人受不了。”
网络语言的对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虽然网络语言符合结构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中口语的所有特征,但它不能在社交网站上用实体语言表达,而必须用想象的口语表达。它必须克服文本阅读中的信息过剩,保持口语的形象性和简洁性,这就使网络语言具有了内生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的目标是改变习语的组合和意义。良好的引导,是良性的创新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它可能会变得具有破坏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称赞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而另一些人则指责它降低了汉语的品味。
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不仅包括简短的词语和短语,还包括流行的“表达包”,以及词语或叙述,甚至没有词语的声音,如2015年流行的“duang”。符号语言学揭示,网络流行语是对公众情绪、喜怒哀乐的共同认知的表达,也是从网络流行语中观察人们的感受和社会意图的一种有效的社会诊断方法。例如,当“正能量”的旋律响起时,像“婴儿不哭”和“野性的力量”这样的短语也很流行。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是语言范畴中的一种现象,也是社会现象的综合反映。
虽然网络流行语很流行,但其生命力却很脆弱。据统计,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生活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像一阵风,来去匆匆,而其他的则一路飘零。如果今年是“我晕”,明年就会变成“我倒”,然后变成“我靠”,越来越俗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网络流行语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涵,就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流行了很长时间并且有固定含义的词。相反,它朝着一个没有下限的庸俗方向发展。
当前语言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及时将好的网络流行语“固化”成官方语言。这项工作相当于将民间习惯法升级为制定法,这需要一个严肃和严格的“立法活动”,以便能够尽快“编纂”好的网络流行语。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网上都会涌现出大量的热门词汇。这些网上热门词汇不能全部被吸收。如果他们看不见,他们会被鼓掌。相反,应该用价值观来判断它们,并以语言发展的概念来正确指导它们。任何语言都需要新陈代谢和大量的新词,汉语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词都是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语言资源。
标题:网络流行语应成为良性的革新力量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