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1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结束了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进入了“两个孩子全面发展”的时代。综合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后,独生子女家庭生育二胎的意愿如何?你担心第二个孩子会不会出生?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面临什么困惑?(新华网1月2日(603888,购买))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独生子女家庭中,20.5%的家庭有意愿要两个孩子,53.3%的家庭不想要两个孩子,26.2%的家庭不确定是否要两个孩子,79.5%的家庭不愿意也不确定要两个孩子。这个比例比预期的要高。
调查显示,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是影响父母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因素。在“两个孩子全面实施”的一年时间里,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医务人员短缺的现象。当分娩的产科备案配额满了,好医院和好医疗让人们担心,这实际上增加了生两个孩子的意愿的障碍。随之而来的对“儿童进入公园上学”、“儿童看病方便”和“如何教育儿童”的担忧,都导致了生两个孩子的意愿相对下降。
大多数人更多地计算经济账户。近年来,计算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成本成了热门话题,从几十万元到一百多万元不等,“第二个家庭的恐惧”由此诞生。有专家表示,从直接经济成本的角度来看,10年前,上海抚养一个0-16岁的孩子的总成本达到25万元;当他们的孩子上大学,然后去读研究生时,学费高达48万美元。十年后,筹集资金的成本无疑会更高。当“多子多福”和“多儿孙”的传统观念遭遇到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和抚养孩子的巨大成本时,人们就在为是否要“二胎”而苦苦挣扎。
“半数以上的家庭不愿意再生”,因此,各级政府迫切需要完善配套政策,调整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和布局,为妇女生育、子女抚养和儿童发展提供保障。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父母不再被允许排队领取星夜学位,父母也不再被允许担心孩子的病情,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生两个孩子的烦恼。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缓解”年轻父母的压力,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强调控,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减轻一定年龄的孩子在抚养阶段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负担;另一个例子是促进2-3岁儿童保育机构的建设;整合资源,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设托幼机构等。帮助人们摆脱生育的困惑,鼓励生育是我们应该做好的社会工作。
一些老人要求生第二个孩子,但是年轻夫妇不想要,一些年轻夫妇反对,一些想要,但是他们害怕他们负担不起,一些人不为所动去追求自由的生活……第二个孩子被完全释放了,世界是多彩的。谁会听“超过一半的家庭不想再生”的说法?老龄化、子女数量减少、男女比例失衡、低生育意愿和高养育成本……所有这些都面临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挑战。
事实上,养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和父母的事情,还应该得到国家、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支持。二孩政策是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的变化,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决策。这对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二孩”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情感、伦理、文化等意识形态问题。在“全面二孩”时代,有必要计算政策账户、成本账户和社会账户。
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家庭养育的支持。面对明显的二胎成本和各种担忧,各级政府部门应关注民意,倾听民意,适时调整,循序渐进,摒弃一刀切的僵化观念,以人为本,严肃而不教条,灵活务实,科学决策,持续优化,积极应对,逐步实现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政策目标,大力突出未来人口政策和民生福祉的“红利”。
标题:“过半家庭不愿再生”说与谁听?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