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Bige

2月7日,阿里巴巴首次发布禁令,禁止恶意知识产权代理人通过虚假投诉骚扰和勒索淘宝商户。杭州网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守”)因多次对商家进行虚假投诉而成为首个被禁对象。

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知识产权流氓”,是因为他们通过故意制造虚假陈述、伪造凭证、恶意抢注商标等方式对合法商家发起大量虚假投诉,导致商品下架甚至商家被迫关门,迫使商家收取保护费,甚至成为经销商私下与对手合谋的黑工具,并利用投诉机制实现渠道和价格控制。

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从媒体报道看,“知识产权流氓”的三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本应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产权法,却变成了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是法律的遗憾。其次,商家合法经营,却因为“知识产权流氓”的恶意攻击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不得不支付所谓的保护费来维持自己的安宁,这是市场的耻辱。第三,一些经销商恶意利用“知识产权流氓”排挤竞争对手,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这是行业的混乱。

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知识产权流氓”不是普通的勒索者,而是知识渊博、受过良好教育、擅长赚取合法空.的投机者他们对邪恶和恶意注册商标有着敏锐的感觉。它们不能瞄准商标背后的灰色业务,而是通过获得商标注册资源,成为极低成本的赚钱工具。他们也有做坏事的巨大勇气,通过虚假投诉威胁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甚至越混乱越好,从而混水摸鱼。

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知识产权流氓”不同于一般的勒索者,他们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成了对其非法行为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绝不能“保护”这样的人。英国专利法提出了“滥用知识产权”的概念,即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行使法定知识产权的过程中,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或限制,损害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中国《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依照知识产权法律、行政法规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该法适用于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以及排除和限制竞争。”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而利用时差进行恶意抢注实际上是对智力劳动乃至他人或企业更广泛的知识产权的恶意侵犯,以貌似合法的行为掩盖其违法性。

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分析,除了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自救”黑名单制度外,还需要尽快在法律上制定配套方案,包括设定合格通知(投诉)门槛、恶意投诉的法律认定、恶意投诉造成损失的救济条款以及相应的平台豁免措施等。即使恶意投诉达到相当程度的危害,也建议对投诉人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鉴于“知识产权流氓”现象日益猖獗,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需要升级,堵塞现有漏洞,为“滥用知识产权”设定约束性条款,对恶意滥用知识产权谋取非法利益者依法惩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依法引导个人弃恶从善、遵守合法行为的界限、最终形成社会和市场规范的意义,为日益繁荣的消费者网购生态留下一片净土。

标题: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