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4字,读完约4分钟
国有企业一举结束了连续两年的利润负增长,2016年实现利润增长6.7%,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与此同时,利润来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设备、电机、医药等行业的利润比重明显增加,结构优化成为新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4年10月以来,国有企业月度累计利润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经过两年的阵痛,国有企业利润在2016年停止下滑并出现反弹,利益结构呈现优化趋势,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积极信号。这表明国有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站稳了脚跟,经受住了改革风险的考验。特别是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四优”,即主营业务停止下滑、反弹和转型,总利润由下降转为上升,利润率上升,企业扭亏为盈,表明实体经济即将走出低谷,趋势令人振奋。
但国有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的最大意义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无限的动能。近两年来,一方面,国有企业受到国内外经济疲软的影响,导致经营困难加剧;另一方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了经营利润的下降。
经过两年的艰难经营,国有企业的经营利润终于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这表明国有企业原有的动力得到了增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挑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趋势将持续到2017年全年。这无疑积累了能量,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外,它还可以消除对国有企业改革模糊的思想认识,消除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障碍。特别是,它将使国有企业和整个社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更坚定的信心,使发电,一个国有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克服经营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二是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示范力量,增强了各级政府战胜困难的信心。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是改革创新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利润的恢复,不仅可以使它们更好地承担起振兴中国经济的重任,还可以增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让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看到中国经济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利润的恢复表明,中央政府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是正确的,这告诉各级政府一个真实的含义:只有坚持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不断为深化体制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寻求利益,才能为推动国有企业复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利润回收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利润行业集中度下降,表明国有企业整体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第二,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主营业务,表明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第三,制造业利润增长迅速,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尖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总利润最高的三个行业的利润集中度从2015年的75.8%下降到2016年的65.2%。国有工业企业制造业利润占比上升至71.4%,比2015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显然,国有企业利润构成的变化是中国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向中高端迈进的缩影。此外,还必须看到,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在淘汰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的艰难环境下获得的,这表明中国经济正从传统资源消耗型粗放型增长趋势向环境友好型高质量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石油、电力、煤炭等传统重化工业产能模式得到了有效的结构调整,正逐步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
特别是,新的动能和新的热点正在国有企业内部聚集,电子设备、电机和医药等行业连续三年进入十大盈利行业;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和智能城市等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这表明新的动能正在结构转型过程中得到培育和拓展,结构正在优化,为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和(香港股市0001)经济的稳定和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只有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善和利润的回收,国有企业才能最终重振雄风。因为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国际贸易疲软,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就国内而言,经济仍处于“三相叠加”阶段,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企业自身仍存在需要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因此没有懈怠。
(作者是中国地方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莫开伟:国企利润恢复性增长为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