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2字,读完约5分钟
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是过去三十年世界能源生产的最大成就之一。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为118亿立方米。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特别是2007年后优质页岩资源的相继开发,美国页岩气产量爆炸式增长,2013年超过3000亿立方米,而同期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仅为1700亿立方米。由于页岩气产量不断增加,美国在2011年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唯一一个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的国家,其他国家迄今为止产量还不多。然而,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和商业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全球页岩气开发的热情。中国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页岩气开发计划、两轮页岩气招标、页岩气补贴和相对市场化的页岩气销售定价,旨在刺激页岩气开发。然而,自201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基本上导致中国页岩气开发陷入停滞。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天然气消费的平均增长率仅为7%。
天然气“十三五”规划要求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以使页岩气开发重回视线。根据“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如果天然气的比例为10%,天然气消耗量将转换为约3700亿立方米。根据2015年天然气消费的复合增长率,年均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3%左右。
中国在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国内生产的增长一直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进口持续增加。在2016年,对外国的依赖大约是33%,而在2020年,对外国的依赖可能超过40%。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主要从三个方面满足:一是自产天然气;二是中亚和俄罗斯通过长输管道网进口的天然气;第三种是从东南沿海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由于天然气主要依靠管道进口,受地区分布的影响,天然气管道进口基本上局限于几个邻国,受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的影响很大。天然气对外国的依赖比石油对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更大。
对中国来说,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非常重要。页岩气在美国成功的诱惑非常强烈。如果2013年中国的页岩气产量能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到2020年就能满足天然气占能源结构10%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雾霾控制,也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根据2011年环评调查结果,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达到31.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14.3%,是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的近10倍。然而,页岩气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勘探信息仍不清楚。此外,由于技术薄弱、水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和制度约束,以及近年来国际油气价格较低和页岩气投资巨大,2015年产量仅为46亿立方米。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经验、中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以及即将到来的天然气供应短缺,为中国页岩气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然而,为了将页岩气革命从美国复制到中国,中国需要探索自己的页岩气发展道路。目前,页岩气技术可能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合适的商业模式来降低成本。投资(参与)是否活跃直接决定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速度。
政府需要从政策上鼓励页岩气投资,也需要通过体制和价格改革配合投资鼓励政策。作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天然气管网,包括基础设施和监管系统。首先,中国的管道建设起步较晚,预计到2015年,管道长度将仅达到10万公里左右。美国已经有5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中国需要加快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缓解天然气需求快速上升对管网运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页岩气出口利用和下游市场开发。第二,必须克服体制障碍,实现无歧视地获得天然气资源。在未来,页岩气开采后,如何将其顺利输送至终端是一个投资因素。管网与运输分离是市场化改革的总方向。目前,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包括对供应商的无歧视监管和对管道运输价格的监管。
其次,必须理顺和保障发展的产权。页岩气开采需要巨额资本投资。根据页岩气开发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页岩气产量为300亿立方米,未来几年可能需要投资2000亿元。目前,页岩气作为独立矿产的地位已经确立,允许民营企业参与页岩气探矿权招标,这确实有利于各种资本投资。然而,从2011年以来的两轮页岩气招标来看,招标区块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难以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因此,要进一步推动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应用,就必须解决现存的矛盾,防止有发展权的企业缺乏积极性,而有积极性的企业却不能发展的局面。煤层气开发经历了这样的问题。
第三,页岩气开发需要打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减少页岩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技术和政策。从技术角度出发,研究水力压裂替代技术,防止页岩气开采过度消耗水资源。同时,采用更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控制甲烷和其他气体污染物的排放。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方面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将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开发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法规建设,促进环境监测和信息披露。确保污染物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及时披露监测信息,消除公众对环境的担忧。
标题:改变能源结构 发展页岩气刻不容缓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