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8字,读完约8分钟

自2011年以来,银行金融管理发展迅速,银行间金融管理也是如此。截至2016年6月,银行间理财规模为4.02万亿元,银行间理财产品占理财总规模的比例约为15.3%。与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相比,同业理财具有批发业务的特点,对价格更敏感,融资规模大,容易被银行用作冲动工具;特别是对于本地中小银行来说,他们在个人金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因此发行银行间理财更方便增加资产规模。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目前,银行间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债券市场外部杠杆的重要环节之一。银行间金融管理进入债券市场,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资本成本。2017年,监管去杠杆化的想法预计不会改变。在操作层面有三条主线:一是理财业务的分类监管;二是表外业务的统一监管;三是风险投资的渗透管理。有必要特别注意监管政策和市场解释之间的预期差异。当市场解释不足或过度时,债券市场将会有更大的波动和机会。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华创证券

银行间金融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债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银行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事先与客户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收益及风险承担方式向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实践始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发行的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601818,BUY)。由于理财产品具有“代表客户理财”的特点,它们可以有效地将负债扩大到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成为存款的重要替代品。自2011年以来,银行融资发展迅速,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作为市场最重要的出资者,2016年财富管理公司直接或间接配置债券的规模显著增加,成为推动债券市场崛起的重要力量。根据本行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金融投资债券在2015年末占29.49%,在2016年6月末占40.42%。如果财富管理的总规模逆转,2016年上半年通过财富管理产品进入债券市场的增量资本净额将达到3.69万亿元。可以看出,在分析债券市场供求关系时,银行融资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环节。2016年,银行间理财和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对理财市场的边际贡献最大。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银行间金融管理促进了快速增长的银行间链。根据理财产品销售对象的不同,理财产品可分为一般个人理财产品、高净值客户理财产品、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和机构理财产品。其中,机构理财不仅包括为非银行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还包括为银行间同业发行的理财产品。在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金融市场年报中,高净值客户包括在一般个人中,机构专属产品中的同业产品单独列示。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银行间理财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2015年6月,银行专属理财进入快速增长期。2016年6月,银行间理财产品规模为4.02万亿元,同期理财产品总规模为26.28万亿元。银行间理财产品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15.3%,而同期其他类型理财产品的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与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相比,同业理财具有批发业务的特点,对价格更敏感,融资规模大,容易被银行用作冲动工具。特别是对本地中小银行而言,在个人金融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发行同业理财产品以扩大规模更为方便。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类股规模增长2.78万亿元,银行间理财类股规模增长1.02万亿元,占比36.7%。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理财存量增加了1.2万亿元,占净增长的43.2%,两者同时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通过同业渠道扩大规模。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银行间财务管理进入或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

要分析银行间财务管理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首先必须明确财务管理是否可以纳入资产负债表。根据银行融资能否保证产品本金的支付,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可分为保本金融产品和非保本金融产品,保本金融产品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金融产品和保本收益金融产品。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实行保本理财的商业银行一般被视为表内理财,商业银行通过保本理财筹集的资金属于表内负债,一般计入“其他存款、其他负债或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商业银行发行保本融资后,对基础资产进行配置,并根据资产的性质纳入相应的资产方会计科目。原则上,无担保财务管理采用风险隔离机制,银行不承担因资产价值变动造成的损益,因此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一些银行将非担保财务管理纳入报表附注,这反映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结构化实体的权益部分。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进行银行间财务管理时,一般遵循表内到表内、表外到表外的原则。如果表中资金购买了其他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将计入“同业存款”账户。资产负债表中的资金用于购买其他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并根据基础资产清单计入资产方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银行间存款、应收账款投资等资产项目。用表外资金购买银行间理财业务不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而是反映在年度报告的附注中。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自2016年以来,非担保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而担保理财产品的规模有所下降。截至2016年6月末,无担保浮动收益产品余额为20.18万亿元,比2016年初增加2.75万亿元。上半年,银行理财股票总规模仅增长2.78万亿元。可以看出,财富管理类股的增长大部分来自非担保财富管理。在银行间金融管理领域,机构发行也集中在无担保金融管理领域。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商业银行偏好无担保财务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进行表外操作,避免风险资本计提和各种指标评估的监管。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要求,银行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相关要求。境内银行风险资本管理主要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其17个附件和后续补充文件执行。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权重,从而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配置资产所需的资本。例如,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3个月以上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公积、未分配利润、小股东资本等。其他一级资本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可以包括少数股东资本;二级资本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等。银行获取资本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而银行获取综合负债的成本仅为2%-4%。为节约资本,商业银行开展了大量表外金融服务,其中表外同业金融服务在2015-2016年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迅速扩张。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银行间金融管理已成为金融监管的重点

1.银行间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债务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外部杠杆链。

监管“去杠杆化”不仅针对单一产品或机构的杠杆水平,也针对银行间链的杠杆水平。中小银行通过发行银行间理财产品获得资金,然后通过外包投资债券市场,这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杠杆风险。资产负债表外经营使银行能够突破风险资本及相关指标的管理,迅速扩大规模。然而,在资产方面,债券市场的波动加剧,资本成本上升,这将使资产方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或可能承担更大的潜在风险,导致银行间链条中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倒挂,可能导致银行间链条违约甚至断裂的风险。自2016年底以来,由于担心金融配置弱化,债券市场人气变得更加脆弱,导致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2.银行间融资提高了债券市场的资本成本。

银行间金融管理已经进入债券市场,这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资本成本。考虑债券市场的资本成本有很多方面。一是总资本维度;二是公开市场运营成本;第三,产品的责任成本。目前,债券市场的增量配置需求主要来自银行融资,尤其是银行间融资,其债务成本决定了债券市场的配置成本。自2016年10月以来,银行间负债成本迅速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给债券市场带来压力。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3.注意促进监管政策的效果。

作为影响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配置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关注银行配置需求的变化,更直接地说,它主要关注银行间理财业务的规模变化。总结当前的监管趋势,我们认为“去杠杆化”监管的理念在2017年不会改变。在操作层面有三条主线:一是理财业务的分类监管;二是表外业务的统一监管;三是风险投资的渗透管理。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可以观察到,每当市场上有关于银行间金融服务监管的传言,都会对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2017年,监管变化的跟踪和解释已成为债券投资的重要环节,应特别关注监管政策与市场解释的预期差异。当市场解释不充分或过度时,就会有更大的波动和机会。

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写作:齐伟)

标题:重点关注同业理财监管变化对债市的影响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