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3字,读完约3分钟
宏观经济学家和宋对12月价格数据发表评论[cpi回落,ppi反弹,供应结算利润改善]
事件:12月cpi同比增长2.1%,预期增长2.2%,之前的值为2.3%;中国12月份的cpi环比为0.2%,而此前的数据为0.1%。中国12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5%,预计为4.4%,之前的数值为3.3%。中国12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为1.6%,之前的数值为1.5%。
评论:
1)核心观点:低基数、汇率贬值、明确的供给和改善的需求推动生产者价格指数超过预期。气温上升,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未来,ppi传导和春节前的强劲需求将导致cpi上升,但它将在第一季度达到峰值,然后回落,供应清晰,需求出现二次探底,2017年通胀温和。政策从稳定增长转向风险防范和改革,货币从宽松转向中性。股市破晓,聚焦于业绩和改革。债券市场仍需等待,但没有必要悲观。经济通货膨胀在第二季度第一个高点之后的下降提供了基本面。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当美元回调时,可能会有黄金的机会。
2)由于暖冬和基数,cpi同比下降。Cpi环比上涨0.2%,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温暖,新鲜蔬菜价格上涨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涨幅。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相比,新鲜蔬菜的同比增幅从上月的15.8%降至2.6%,对cpi的影响降低了0.3个百分点。猪肉正处于消费高峰期。虽然生猪周期已经结束,但生猪价格仍在高位上涨,猪肉价格上涨了0.2%,对cpi的影响约为0.01个百分点。Ppi传导至cpi,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1%、3.6%和2.1%,共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医疗和教育等服务的相对刚性分别上涨4.6%和2.3%。
3)低基数、汇率贬值和供求关系的改善共同推动了生产者价格指数的飙升。12月份,加息贡献了0个百分点,比上个月高出0.6个百分点。12月,受欧佩克减产协议影响,油价大幅上涨。12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价格分别上涨8%、4.3%和2.5%,分别比上个月上涨1.9%、0.8%和0.6%,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总体影响增加约1%。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高生产者价格指数。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煤炭开采及洗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石油加工行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环比分别上涨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共同影响了ppi同比增长。
4)在《曙光》周刊上,我们提出“近期的负面因素开始逐渐消退甚至平静下来,市场正在迎来修复的时间窗口,建议以通货膨胀和改革为主题。”第一和第二季度美元调整带来的黄金投资机会。2017年,经济经历了二次探底和适度通胀,政策从稳定增长转向防范风险和促进改革。2017年,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将有所改善,但房地产投资和库存将恶化。经济通胀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左右回到下行通道。住房市场调整预计将持续到2017 -2018年底。未来,房地产投资将会回调,但幅度可能不会很大。由于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限制、环保压力以及国有企业高管在薪酬限制方面的不作为,供应清算受到限制,导致宏观恶化和微观改善。
标题:任泽平点评12月物价数据:汇率贬值等推升PPI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