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1字,读完约5分钟
年初,关于2017年宏观政策走向的讨论非常热烈。
的确,作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最不确定的一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鉴于过去一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以及外汇储备接近3万亿美元的门槛,汇率政策走向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对外汇储备的保护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
经济学中关于“汇率保护还是外汇储备保护”的讨论超过了“汇率保护还是房价保护”的讨论。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也多次提到,防止资本外逃应该被视为2017年中国经济的一场真正的硬仗。然而,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我的意思绝不是采取简单的措施来防止外流,也不是限制居民的外汇行为来防止人民币贬值。因为这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出发点。
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加人民的财富。国家宏观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应该围绕保护人民财富和增加人民财富的目标来设计和制定。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原因,实质上与过去几年的过度货币和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无论货币如何超卖,最终都是由国内民众承担(603,883,买入)。然而,当经济处于痛苦的调整期时,国际资本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流出,这使得货币超卖的后果凸显出来。
一旦超过150万亿元的货币面临贬值压力,不仅会降低其国际购买力,还会使国内通胀压力剧增。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人民通过某种方式避免财富缩水并保护他们的财富是很自然的。过去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只重视经济增长的目标,而忽视了对人民财富的保护。
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大的财富“漏斗”,大量普通人的财富因货币过度而像冰棍一样被悄悄融化。这是人们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7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定和中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告别宽松政策,回归中立。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人们的财富。如果经济增长的果实被过度的货币稀释,经济增长本身将失去正义和人民的支持。
过去,为了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高收入阶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避免财富损失,而中低收入阶层成为支付者。过去几年,实际负利率也减少了财富。
如果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降温,大量资金流出房地产市场,最终可能会以通胀和价格的形式出现。中国的货币当局应该调整货币政策的思路,不要为了增长而侵蚀人民的财富。货币政策创新的目的是捍卫财富,而不是窃取财富。
事实上,税收政策也是如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鼓励最近关于税收负担水平的讨论。税收是否高,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都可以讨论。
可悲的是,由于讨论的基础不同,每个人都没有就宏观税收负担是否沉重达成一致。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学算术。
一些官方专家认为,中国的“税收”并不重,因为他们将“税收”定义为政府收入。众所周知,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有各种各样的收费,这些收费不叫“税”,而实际上是“税”。这基本上是企业的负担。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咬文嚼字,你要么装傻,要么根本不想解决问题。当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难时,政府不应否认中国为了创收而负担过重的事实。
无论如何计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和间接税在整个税收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宏观税负应该在20%左右,中国目前的宏观税负应该保守估计为37%,与美国的总体水平相近。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许善达认为,总体宏观税收负担已经非常沉重。
这样,一方面,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过度的间接税使企业不堪重负。在过度征税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都筋疲力尽了。变革的力量在哪里?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总体偏高,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也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在过度的税收负担下,企业没有动力进行转型。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是减税,也就是真诚地减税,而不是继续捍卫中国税收的“合理性”。
又如,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仍然是各种消费环节的税收。由于税收的原因,中国的许多产品比美国的贵。为了鼓励人们消费,政府必须盈利。
在重税的环境下,很难开始消费。税收负担太重,因为政府从国民经济的大蛋糕上拿走了太多,而通货膨胀和负利率悄悄地拿走了人民共享的财富。这种税收和货币政策显然是一种侵蚀人民财富的政策,而不是保护人民财富的政策。
就中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而言,没有合理的税基和货币政策来防止人口萎缩。再加上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人们的消费能力只能日益萎缩,而所谓扩大内需的策略只能归结为空.的一句话保护人民,而不是减少他们的财富,应该是中国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基本道德底线。
标题:马光远:保卫民众财富是货币政策的伦理底线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