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4字,读完约6分钟

林毅夫:环境污染与发展结构有关。

最近,雾霾笼罩了中国的许多地方,雾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再次被公众讨论:是否要减缓经济增长速度,雾霾能否得到很好的治理?2015年5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北京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重读旧书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林毅夫指出,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人们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误解:

首先,我认为中国不应该由投资驱动,而应该由消费驱动。林毅夫说,这是因为“他们只是把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

第二,人们认为严重雾霾的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放缓可以换来环境的改善。林毅夫说:“不能说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环境无关,但这不是根本问题。环境污染与发展结构有关。”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第三,政府不应该这样做,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很低。“当经济衰退时,这是政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时机。”林毅夫说,“根据经济回报率,政府不应该这样做。我认为,这是一些阻碍我们利用有利资源实现稳定增长反周期的观点。”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以下是由赛克编辑的林毅夫教授的演讲记录: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下降,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在下降。我认为有制度上的问题,制度上的问题和结构上的问题,但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由于外部性和周期性是主要因素,政府应该有责任稳定增长。在这方面,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政策空.一方面,中国的投资资源相对较好,因为政府财政赤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我们的货币政策空非常大。在空实施这些政策之后,我们应该能够通过投资启动经济,在投资之后,我们将创造需求、增长和就业。有了就业,收入会增加,消费信心也会增加。如果投资和消费增加,我相信将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并力争达到7%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这些条件非常有利。问题是我们能否利用那些有利的条件。例如,一个千万富翁,即使他有很多钱,如果他不吃饭也会饿死。我想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情况。我认为,在当前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人们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误解,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误区一:中国不应该再以投资为导向,而应该以消费为导向?

因为他们简单地将投资拉动等同于产能过剩,投资拉动必然意味着产能过剩吗?我们现在有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众所周知,建筑材料、钢筋、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确实产能过剩。然而,问题是我们是否不能再投资钢筋混凝土了。当然不是。我们可以投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简单地将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是不合理的。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我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投资一些产业升级,而在我们的瓶颈基础设施下,产能过剩的产业反而会减少。

误区二:严重雾霾的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

1979年,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我们高30%,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印度的雾霾一直比我们严重,所以这并不是说如果经济增长率降低,雾霾就会减少。不能说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环境无关,但这不是根本问题。环境污染与发展结构有关。如果工业以高能源使用密度和高排放密度的制造业为主,与农业种植阶段和高收入阶段的服务业相比,环境压力会更大。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在老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和美国,当他们处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时,环境也很差。日本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是如此,因为这是由产业结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即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地方监管不利,导致环境恶化。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我认为我们可以改进的是加强监督。加强监管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根除它们。减缓经济增长以换取环境改善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放缓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我们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将会延长。如果我们不进入高收入阶段,我们就不能把我们的工业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的结构。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误区三: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很低,所以不应该这样做?

自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并开发了大量基础设施,但在此期间,我们的投资回报正在下降。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不应继续投资基础设施,因为回报率很低。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首先,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很长。其次,基础设施的回报是一个长期项目,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制造业,则需要十年时间。第三,许多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外部投资。例如,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供应时间减少,企业的交易率降低。轮胎损坏越少,企业的回报率就越高。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因此,基础设施的回归必然与一般私人产业的回归相关。即使你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你也会发现一般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低于一般的工业投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这样做吗?如果人们想做这件事,我们必须给它垄断权。但是,我们知道,如果私营企业垄断了基础设施,将会不利于经济发展。如果不允许私营企业垄断,不允许私营经济垄断,政府应该这样做吗?如果政府不这样做,你会发现基础设施有许多债务,私营企业无法发展。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事实上,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人们认为既然基础设施是一种经济活动,就应该由企业来做。结果表明,只有一种基础设施,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即移动通信系统,其他基础设施基本无人问津。所以当你今天去发展中国家时,拉丁美洲和南阳都有基础设施债务。

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应该做,而且应该由政府来做。什么时候做这件事最好?如果政府应该这样做,它应该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还是在经济疲软的时候这样做?当经济衰退时,是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的最佳时机。现在世界上有了一个共识,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有一个特别的章节需要讨论。事实上,这是中国的经验。在中国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根据经济回报率,政府不应该这样做。我认为这些观点阻碍了我们利用有利资源实现反周期稳定增长。

标题:林毅夫:治雾霾要放缓经济 这说法不太成立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