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年伊始,两大产能下降行业之一的钢铁行业开始了第一波行动。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价格手段推进钢铁行业供方结构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过程能耗的分步电价政策,进一步推进供方结构改革和去产能。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笔者认为,这种差别电价增加了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发挥“清理市场”的作用,其效率远远高于以往“简单粗暴”的指标和任务设置。但是,落后产能的认定仍需淡化行政色彩,如限制和淘汰企业的认定。与此同时,加强绿色信贷和环境保护的成本应该保持不变,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和大、中、小企业而言。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从去年开始,各地纷纷削减钢铁等剩余领域的产能,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市场权力。基于任务和基于指数的生产暂停或生产限制,以及对中小型煤矿和钢铁企业的强制兼并和收购,使得行政能力削减的效果非常直接和显著。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些学者和市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力量无法决定市场的预期容量是多少,这是一个涉及成千上万个市场主体的众多决策的动态平衡,政府无法准确地“计划”。例如,去年的产能下降导致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最后,煤炭价格不得不通过增产来抑制。第二,行政力量分不清什么是先进能力,什么是落后能力。目前,它通常由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决定。在以往的宏观调控中,生产力先进、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往往被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国有企业规模和偏好的任务下兼并。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然而,去产能是一个利益游戏。地方政府不能从“能力”的角度来确定生产能力的理想数量和性质(先进或落后),还涉及到国内生产总值、政治成就、就业、财政收入等利益。由于对“理性经济人”的考虑,行政强制和利益强制必须相结合,这就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市场化去能力”的扭曲。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差别电价是要回到“市场化、减容”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也是国务院自始至终的要求。《通知》规定,钢铁行业限制类企业保持每千瓦时0.1元的提价;淘汰类别从0.3元/千瓦时增加到0.5元/千瓦时;未能按期完成减容任务的气瓶企业,每千瓦时将增加0.5元。实行差别电价收取的电费主要用于“奖励钢铁行业先进企业,支持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改造升级(Aiji,净值,信息)。”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钢铁企业是电力的大消费者,电价成本约占普通钢材价格的十分之一。每千瓦增加0.1-0.5元,意味着被淘汰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例如,国家明令淘汰的中频炉生产一吨钢的电耗约为600度,这次涨价将使每吨钢的生产成本增加120元。耗电量越高,电价成本就越高。对于一个100万吨的长流程钢厂来说,每增加0.1元,电费就会增加500多万元。当然,差异化电价等市场化措施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实施。尽管中央政府禁止对高能耗行业实施电价优惠,但实际实施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向高能耗行业提供优惠电价。

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何识别被限制和淘汰的企业可能仍然充满行政色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很容易获得低成本信贷和各种财政补贴,这可能抵消电价差异带来的成本增加,但仍影响“清场”的实现。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去产能,同时要做好一系列市场化去产能措施的配套工作,以适应国务院建立市场化法治去产能机制的要求。

标题:差别化电价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