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1字,读完约8分钟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中国经济在2017年“稳中求进”的一大挑战。展望2017年,“繁荣差异化”和“特朗普冲击”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两个关键词。
差异化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总的来说,美国经济在短期内正在好转,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仍然疲软。
美国:短期内经济正在好转,“特朗普冲击”来袭。
从gdp增长率、就业率、cpi等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已显示出短期复苏和稳定的迹象。随着增长势头的改善,美联储加快了加息的步伐。在2016年12月的利率会议后,央行第二次加息,并预测2017年将有三次加息。
“特朗普冲击”将在2017年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将于2017年1月20日就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2016年“黑天鹅”的一件大事,特朗普本人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个性的总统”之一。特朗普的政策原则可以简洁地概括为“美国第一”。其中,他最关心和明确的经济目标是“使美国实现5%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
为此,特朗普提出了许多与当前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政策主张。美国上台后,很可能在内政和外交的许多方面都有大的政策转变,预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鼓吹自由贸易的旗手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美国将退出tpp就职后;此外,还提出了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20%关税的政策,特别是对墨西哥和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
其次,美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制造业正在回归本土。为此,特朗普提出了以下减税激励措施:从美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提取的累计利润将征收10%的一次性税,该税将在十年内缴纳;同时,美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未来利润每年都要缴税。
第三,货币宽松已经转向财政刺激。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减税幅度大,公司税由目前的35%降至15%;第二,利用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朗普提出了一项5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如果削减分配到四年期,将是每年1375亿美元。
如果这些政策建议能够得到实施,将真正促进美国的短期经济增长。
据估计,美国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为2.2%,比2016年高出约0.5个百分点。
然而,特朗普的新政能否提高美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仍有待观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中心已经明显下移。特朗普的减税和财政扩张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结构,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将损害总需求,削弱美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势头。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存在许多矛盾。例如,减税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意味着增加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比率,而提高利率将把赤字限制在/。又如,加息将导致美元走强,而美元升值将不利于制造业的回归。
综上所述,有必要密切关注特朗普新政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可能影响,但不应夸大其词。当前的金融市场可能高估了特朗普新政的力度和影响力,这反映了特朗普的意愿而非能力。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但在那之后,随着其执政的实际表现不断公之于众,市场预计将逐渐调整回其“能力”。
欧洲:复苏仍然脆弱,政治风险正在上升。
欧元区经济仍然脆弱,2016年的整体经济增长率低于2015年。金融环境依然高度不稳定,尤其是意大利等国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空的货币政策是有限的:量化宽松正日益面临无债可买的困境;负利率不仅影响可疑,还会加剧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在高负债率的约束下,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更加捉襟见肘。
据估计,201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在1.5%左右,比2016年低0.1-0.2个百分点。
2017年是欧洲大选年,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主要国家将举行政治大选。在经济问题、劳工问题、反恐问题和民族问题的交织下,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保守和民族主义倾向。德国是欧元区最关键的“核心国家”,2017年9月德国大选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趋势。在民粹主义的驱使下,欧洲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使得默克尔的难民政策越来越受到质疑和反对。目前,以另类选择党(afd)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势力在德国民调中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尽管该党成立于2013年,但它很快成为德国最大的反对党;然而,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和极左的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降了。此外,英国将启动复杂而不确定的英国退出欧盟进程,这将加剧明年欧洲经济的风险。
日本:经济低迷,很难看到转折点。
日本经济仍深陷通缩和流动性陷阱。人口老龄化导致消费疲软,商业销售同比增速转为负增长。货币政策不仅未能刺激经济,而且负利率也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空的财政政策受到高额债务的限制——大约四分之一的中央政府年度支出需要用来偿还现有债务的本金和利息。
总体而言,日本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前列,人均资本存量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在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之前,人口结构是决定日本经济走向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很难在2017年出现明显好转,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0.5%,与2016年大致持平。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推高价格,但核心通胀仍将保持在负区间或零左右。
美国和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异更大。
一方面,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美联储政策的收紧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在短期内出现拐点,而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受到美元流动性拐点的影响。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基本面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而美国不断上升的利率迫使这些国家纷纷效仿。事实上,美元流动性拐点的影响已经在2014年下半年演练过,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大宗商品价格和资源出口的新兴国家。考虑到明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将好于过去两年,2017年,墨西哥和越南等制成品出口国将受到比俄罗斯和巴西等资源出口国更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无论是与贸易对手还是贸易竞争对手的博弈模式都将更加激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如果世界最大经济体和头号强国的经济政策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无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将发生在国际经济贸易实践和国际经济政策中,也将发生在经济思想和经济趋势中。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影响那些高度依赖制成品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
“废钞令”的货币改革在短期内率先削弱了印度经济的运行效率,加剧了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风险。为了打击腐败和假币,并希望将巨大的地下经济纳入税收来源,2016年11月8日,印度莫迪政府宣布将在年底前废除旧的500和1000卢比纸币。被废除的现金约占印度货币流通总量的80%。12月8日,为了配合“废钞令”,印度政府进一步宣布,将对居民持有黄金进行限制:已婚和未婚女性分别只能持有500克和250克黄金,男性限额为100克,超过限额的将被视为非法持有。
由于现金交易在印度社会的普遍性,“废钞令”的货币改革走在了前列。首先,“拆钞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新钞供应不足,银行和自动取款机前排起了长队,黄金等奢侈品被抢购一空,许多交易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物物交换”模式。同时,“拆钞令”在短期内削弱了印度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11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均有所下降。
在“废钞令”的影响下,卢布大幅贬值,卢比兑美元汇率从货币改革前的66.7贬值到11月28日的68.7,贬值幅度接近3%。自那以来,人民币汇率已被回调,但仍在68左右波动,远低于货币改革前的汇率。
在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周期走强的背景下,“废钞令”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经济资本外流和卢比贬值的风险。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2016年前三个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8.0%、7.1%和7.3%,预计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大幅下降。
2017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逆转前五年的上升趋势,降至7%以下。(作者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标题:2017世界经济面临“景气分化”与“特朗普冲击”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