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据外国媒体报道,经济学家认为,尽管通胀率仍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2016年3%的目标,但物价上涨可能会促使央行保持近期的谨慎立场,央行在2016年初通过不断向金融体系注入信贷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blog,微博)网站1月10日的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宣布,1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11月份同比增长2.3%。这一关键通胀指标符合市场预期。这是四个月来cpi同比增幅首次放缓。
去年12月和11月,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同比增长5.5%和3.3%,延续了去年9月以来的上升趋势。在此之前,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2016年,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了1.4%,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了2.0%。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经济学家丁爽表示,随着通胀呈上升趋势,空央行的货币政策放松是有限的。他补充说,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将保持稳定。
去年年初,中国领导层曾担心经济增长形势,并加大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力度。然而,中国领导层上个月暗示,他们正在改变关注重点,试图解决债务、高房价和抑制其他潜在投机泡沫的问题。
经济学家表示,投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价格上涨,这使得政府管理经济的任务变得复杂。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2016年1月,市场普遍担心通缩和经济硬着陆,而目前的担忧是通胀和金融风险。
渣打银行预测,中国今年的年通胀率将为2.2%,而瑞银集团和麦格理集团分别预测为2.3%和2.4%。
去年,中国主要城市房价飙升导致租金上涨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增强了市场对中国通胀压力将在未来几个月上升的预期。去年12月,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9.8%,高于11月份的5.8%。
此外,消费者价格预计将在1月份中国农历新年前夕上涨。今年的农历新年从1月28日开始,这是中国人在餐饮、旅游和娱乐方面的消费高峰。
去年12月,中国食品(港股00506)中的烟酒价格涨幅低于11月,但非食品价格上涨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推动。
据路透社北京1月10日报道,2016年12月,中国cpi保持温和上升趋势,增速略有回落;然而,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ppi涨幅超过预期,达到五年高点,从年初的-5.3%升至5.5%。
分析师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一股废力。预计去年底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不会持续太久,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升预计将是温和的,这并不构成太大的通胀压力。
分析师普遍认为,目前通胀不会引起担忧,紧缩的货币环境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
摩根士丹利华信证券(Morgan Stanley Huaxin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张军指出,2017年全球通胀水平有上升趋势,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反弹,因此市场似乎对今年中国的通胀感到担忧。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立场的“中性”声明后,有人甚至认为央行今后可能会加息。然而,他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向“中性”,更多的是为了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顾问盛松成早些时候表示,从经济指标和市场反应来看,中国的利率正在上升,不可能降息。
盛松成还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ppi同比增幅将超过4%,全年超过5%的概率将会更高,今年cpi增幅可能会高于去年;如果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收窄等因素,利率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1月10日,消费者在上海的一家购物中心购物。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2016年,cpi同比增长2.0%,比2015年高出0.6个百分点。(新华社)
标题:中国通胀温和可控 加息或成为可能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