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68字,读完约12分钟

最近,随着中美贸易强硬派加入特朗普团队,特朗普2017年1月底上任后的中美贸易前景似乎更加不可预测。2016年11月28日,作者在《财经》杂志上发表了《警惕特朗普的影响》,认为国内公众舆论并没有完全预料到特朗普的影响。然而,在我看来,以“让美国再次强大”为口号赢得大选的特朗普,在上任后可能不会对中国有利,因此有必要警惕其影响。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组建了一个内阁,提名许多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鹰派人士,特别是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他出版了两部专论,专门攻击中美贸易关系,并支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他还组建了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这突显出中美贸易关系未来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如何评估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前景和代价?一旦贸易战爆发,以什么形式?哪些行业影响最大?笔者认为,只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争取主动,防止贸易风险的扩大。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

就中国而言,一旦中美贸易战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中国造成通缩压力和进一步的贬值压力。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首先,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依赖体现在很多方面。2016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对美国的出口不仅仅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玩具、家具和纺织品,这些行业约占该行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电子机械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美国的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已经超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美出口为中国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应被低估。根据商务部、海关、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和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2012年每出口100万美元商品到美国,可以为中国创造59个就业岗位。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此外,2015年,中国香港对美国的出口总值为3,422亿港元,其中转口总值达3,383亿港元。考虑到香港的转口来源地主要是Mainland China,占2015年转口总值的67%,估计内地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份额约为300亿美元。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其次,中国在技术引进和融资方面也依赖美国。例如,中国进口的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技术只掌握在美国手中。一旦美国停止向中国出口此类核心技术,可能会对中国的工业供应链产生影响。例如,英特尔和amd在个人电脑cpu的使用上非常受欢迎,而绝大多数中国手机也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一旦贸易战爆发,中国将需要一段时间来寻找此类技术的替代品。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此外,就直接投资而言,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占中国过去十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3%。作者估计,在过去的十年里,在中国的美国投资企业的雇员总数已经超过100万。同时,由于中国香港的税收和法律制度的软环境,相当一部分中美投资是通过香港作为“超级联系”进行的,包括海外投资和中资企业的并购。考虑到2015年香港与美国之间的直接投资头寸高达约400亿美元,包括许多中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及其反向投资,中美之间的实际双边投资额可能高于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贸易战的爆发也将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最后,估计很难为美国市场找到替代市场。从理论上讲,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将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但笔者发现,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在其他主要出口国的比重一直相当高,而空进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场份额的空间极其有限。例如,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占49.6%,韩国从中国的进口占40.7%,德国占23.0%,英国占22.7%。吸收更多中国进口相对困难,而非主要贸易国的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基于上述原因,如果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可能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的需求方造成巨大影响。然而,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可能迫使政策更加被动,这也将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更悲观的情况是,稳定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进一步的宽松措施,错失结构性改革的机会。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

贸易战显然对双方都不利。一旦中国反击,它可能会导致“伤害1000人,损失800人”的结局。

首先,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据美国统计,2015年,美国对华出口达到1161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出口总额的7.7%,国内生产总值的0.7%。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不仅包括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如飞机、汽车和电子设备,还包括以资源为基础的商品,如原木和谷物。此外,美国在2015年向中国香港出口了约27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也有相当大的需求。事实上,在美国的大多数大型跨国公司都把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市场。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至少为美国创造了67.8万个就业岗位,占所有出口岗位的10%。

中国服务业的出口对美国也很重要。2015年,美国服务业对华出口达到484亿美元,顺差333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4年向中国出口服务为美国创造了27.3万个就业岗位。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80亿美元。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创造了1.3万个就业岗位,而中国在美国的所有投资创造了9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如上所述,如果把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考虑在内,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中国资本利用香港作为并购和投资的平台,真正的影响会更大。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综上所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中国在美国的投资至少为美国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占美国非农就业总人数的0.7%。

其次,美国也依赖从中国进口。从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的21.3%。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机电设备占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40.8%,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占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32.4%。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从中国进口的比重较高,有些产业甚至高达80%。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短期内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完美替代品,贸易战将推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成本,增加通胀风险。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最后,尽管全球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影响,但除非美国同时对世界上所有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发动贸易战,否则低端制造业将很难回到美国。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日美贸易战的镜子

一旦爆发贸易战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美国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好处。然而,在现实中,特朗普现在再次使用鹰派对抗中国,这表明他不能低估贸易战的可能性。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可能的情况和途径是要讨论的重点。以史为鉴,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非常相似。研究它可以为理解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可能后果提供参考。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日本在1955年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后,逐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日本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与美国发生频繁的贸易摩擦。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第一轮贸易摩擦始于纺织品争端。由于日本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其对美国的出口和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对美国的纺织品制造业构成威胁。为了避免矛盾,日本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对向美国出口实施了自愿限制。1971年,日本签署了《日美纺织品协议》,在1969年的基础上设定了限制对美出口增长的范围。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然而,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不止于此。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和美国开始在钢铁领域发生纠纷。1974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自愿限制对美国的钢铁出口;1976年,美国和日本签署了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协议;1977年,美国对五种日本钢铁提起了倾销诉讼;直到1978年,美国实施了钢铁起价制度,即自动对低于一定价格的日本进口钢铁提起反倾销诉讼,使得日美之间的摩擦降温。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最激烈的贸易摩擦发生在汽车行业。1978年,日本向美国出口了150多万辆汽车,1980年达到192万辆。从日本进口的美国汽车占汽车进口总额的80%,日本汽车占有20%的高市场份额。来自日本的竞争迫使美国政府向国内汽车工业提供10亿美元的补贴。1979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完全开放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设厂,并自愿接受出口规模限制。1980年5月,日本政府统一降低了对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并于1983年同意对出口美国的汽车数量设定上限。1981年,出口最高限额为168万,1991年为230万。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1985年,为了减少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要求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允许日元对美元升值。尽管日元大幅升值,但其减少美国对日赤字的效果仅在协议签署后的头几年才得以体现。1990年,美国对日本的汽车出口逆差占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总额的四分之三,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一半。1992年,在布什总统访问日本之后,日本将对美国的汽车出口最高限额从230万降低到165万。1993年,克林顿政府要求日本更全面地开放汽车市场。1995年,美国根据1974年的贸易法案对日本汽车征收额外关税。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除了汽车领域的贸易摩擦,从1970年到1980年,电子产品如彩电、半导体、计算机和电话也卷入了日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在美国不断对日本实施贸易限制的同时,日本也限制从美国进口农产品(000061,购买),包括牛肉和有机食品。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日美贸易摩擦持续了近3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才开始下降,日美贸易关系才得以改善。2000年后,大多数贸易摩擦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得到解决。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然而,高关税和出口配额等措施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其影响远远小于1930年实施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例如,在1992年,日本被要求将汽车出口最高限额从230万降低到168万,但当年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只下降了1%。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与此同时,通过日元升值来调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不奏效。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是扩大了,而没有减少。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然而,贸易战无疑对日本这一行业的产业布局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汽车制造商被要求在美国建厂,出口配额也促使日本将高端产品的制造转移到美国。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影响深远的是《广场协议》的签署。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银行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并释放大量流动性。此外,日元升值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日本,导致日本流动性暂时泛滥。随之,资产价格飙升,泡沫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的破裂将日本带入了“失去的30年”。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研究了上世纪7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后发现,如果贸易战不可避免,开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一个积极的声明,而增加对美国的进口类似于对美国的自愿出口配额。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服务公司和中国的高端产品出口公司都会获得一些利润。抓住这一机遇,配合改革,也有利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改变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也表明,中国应该避免通过汇率大幅波动来调整贸易。广场协议是日本危机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中国出口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中国政府也应避免使用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尤其是在资产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否则只会延缓结构转型,助长泡沫,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此外,如果中美贸易战爆发,其表现将不会是全面提高所有行业的关税,调整幅度也不一定会增加到45%。10%和15%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我们根据以下三个标准来判断最有可能受到制裁的行业,一个是美国国内生产比例低的行业;第二,美国在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很大。作者预测,在贸易战中,计算机、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行业最有可能成为火力集中的行业,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标题:沈建光: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