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4字,读完约2分钟
■知名市场人士顾明德
是否坚持市场化的重组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或者采取严格的事前审批来遏制大量上市公司的重组进程,是关系到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是,在制度建立的初期没有正常的退市制度,大量传统行业和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运作后,一般会面临行业老化甚至淘汰的局面。只有两种出路,要么资产重组,要么退市。
如果我们坚持市场化的重组政策,支持大量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必然会导致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价相对稳定,系统性风险可以规避;大量上市公司加快改革和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体经济受益;加快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一大批新技术和高技术项目,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证券化。
如果股市政策不支持大量上市公司的市场化重组,而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各种规定将导致大量上市公司在退市前不进行重组,其后果将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大量业绩不佳的股票价格暴跌,股市难以稳定;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新股发行速度不能正常;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转型将减缓和延缓新技术和高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将会放缓。
上述两项政策导致两种后果。中国证监会采取什么政策?这是全国投资者特别关心的问题。自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去年9月宣布“最严格”的重组规定以来,今年已有80多家公司终止重组。当然,这不包括大量尚未上报的上市公司重组。 目前中国证监会的资产重组政策和后果一目了然。如果不及时纠正,中国股市的未来将不堪设想。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并购重组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主要方式。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业绩不佳的股票,我们只能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导向机制,而不能通过行政手段退市。市场化的重组政策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标题:顾铭德:不同重组政策的不同后果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