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6字,读完约2分钟
方便快捷,不受时间限制空.有了这些优势,政府网站已经成为人们反映需求的普遍选择。然而,这些“信件”却一去不复返,工作不求质量,忽视了群众的不满评价,这在不同程度上也是一些政府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收到了许多群众的“恶评”。(5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履行职能、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也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公众、互动的重要渠道。然而,一些政府的“花架”网站和“僵尸”网站不仅未能及时应对民生热点和难点问题,甚至成为与群众沟通的障碍。正如报告所说,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居民通过网上政务办理业务往往“困难”,难以满足。对于群众通过网站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甚至以“正在处理”为借口,对群众来信视而不见。
事实上,我们应该表扬寄信的人。这代表着人们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的觉醒,积极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这是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法治社会的良好开端。面对群众来信,政府应该有所回应,而不是视而不见。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吸收善意的网上批评和监督,对网上舆论更加宽容和耐心,及时回应问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互动公信力。推延只会透支政府的信用。
群众来信来来往往,这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政府的信誉反映在政府履行其职责的所有行动中。因此,政府的公信力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职责的评价。“知道房子漏水的人都在天上,知道政治损失的人都在地下。”满足群众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统治者。正如报道所说,“政府网站是联系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也是普通老百姓(603883,诊断单位)意见的传声筒。这要花纳税人的钱,不能只是给总结报告增加亮色。"
如何杜绝“浮华”网站和“僵尸”网站的现象,如何高质量地处理人民群众对互联网的需求,如何让人民群众的声音和民意得到及时回应,是对各级政府智慧的考验。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通过政府网站学会走群众路线,加强网上和网下政务互动,开辟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政府网站的维护和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给各级政府增加压力,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真正为人民服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大抽查力度,严肃处理往来“来信”和“僵尸网站”的单位,让普通百姓能够从“差评”中表扬政府网站。
文本/印度谈话
标题:别让“花架子”网站毁了政府的公信力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