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9字,读完约2分钟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来说,根据对估值合理性或自身资本需求的判断,增持或减持股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据机构统计,在过去的7年中,a股市场减持了近7000亿元,增持了2000多亿元,前者比后者高出几倍。

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2015年,a股市场从强劲下滑至悬崖。在此期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了5000亿元。即使在2016年,当市场急需休整时,减持规模仍在3600亿元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无视中国证监会的非法减持,无视上市公司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清仓式”减持,以及“匹配”高交付和概念炒作的疯狂套现,此起彼伏。

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从孩子上学到移民定居,从房屋所有权到财务管理,在减持的各种“绝妙”理由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ipo上市让许多持有低成本股票的大股东一夜暴富,但大股东通过减持获得的现金却没有用于再投资或创业。因此,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面临着“失血”。

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在市场仍处于弱调整、上证综指一度跌破年线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对重要股东减持进行监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抑制减持的非理性冲动,防止基金“从现实转向虚无”。另一方面,它可以提振投资者情绪,重建市场信心。

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每日涨跌被视为a股的两个“出血点”。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指导和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发行频率和数量进行了限制,监管部门采取措施抑制重要股东减持。对于饱受慢性病困扰的a股市场来说,这无疑是对症下药。

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然而,仅仅堵住“出血点”显然不足以完全消除a股市场的“贫血症”。加快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大资本进入市场的步伐,通过鼓励和约束措施引导上市公司形成长期稳定的回报,营造投资者坚守的公平市场环境,使a股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作用,成为人们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台。

标题:新华社:为减持立规 助A股市场摆脱“失血”之困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