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2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中国视频行业协会和奥伟云网联合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总结报告》,第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额为1179万台,同比下降5.2%,彩电企业普遍亏损。

在悲痛之中,外国品牌夏普的表现与潮流背道而驰。据奥威云网全渠道汇总数据,一季度国外品牌市场份额为16.2%,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夏普一季度零售规模增长42.6%。

在过去的几年里,夏普的面板和整机业务都出现了下滑。它不仅撤回了在欧洲和北美的彩电业务,而且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去年,富士康投资夏普后,其业绩开始改善。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夏普的行业份额位居前列,电子商务销售额排名第一,高端新产品大量发布。有了富士康的“坐镇”,夏普全面重返中国市场开了个好头。

富士康与夏普的“联姻”,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赋予“老字号”企业新的活力。这表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不再仅仅是出口产品的“卖与卖”,也不再仅仅是海外并购和投资并购的“买中买买”,也不是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来取长补短,而是有能力“赋权”,把更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环境和工具带到海外。

夏普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如液晶显示、网络离子集团等。然而,近年来,缺乏投资方向、创新活力、盈利能力和商业化能力,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来扭转这一趋势。富士康在产品开发和设计、制造流程、成本控制以及整个垂直供应链的优化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在赶上富士康的市场供应链后,夏普克服了中国市场的发展障碍。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富士康收购夏普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客观变化。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推进和消费者对质量和安全的追求都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为了应对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国门,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可谓“为中国买下世界”。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M&A,尤其是以产业升级为基础、顺应市场需求的跨境投资M&A非常活跃。资本流向海外,目的是为当地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富士康向夏普注资也是如此。富士康投资夏普后的短期计划是创建一个“日本并购、在mainland China设厂、本地化供应和全球移植”的模式。未来,富士康和夏普将把这一模式推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原材料、品牌和技术,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最终回馈中国市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将国外优秀的技术、产品、服务和模式引进中国,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增加市场份额。(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周)
标题:经济日报:富士康并购夏普折射了什么?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