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5字,读完约8分钟
股指走势与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有关,但我们不能忽视ipo因素。否认新股发行与股指走势相关不一定正确。回避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阅读]钮文新:这种下降并不怪ipo金融套利的根本原因
金融网站专栏作家杜
ipo节奏与股市走势没有关联,投资者再次与一些专家产生严重分歧。央视证券信息频道执行总编、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表示,中国金融的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是中国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的基本土壤和关键因素,也是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严重缺血、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这个理由非常简单。然而,从中国金融舆论的现实来看,似乎整个金融界都没有人愿意去关注这件事,更多的目标都指向了股市下跌的次要甚至非原因——IPO。更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人能反驳它。只要稍有冒犯,“水军”就会立即出现,诽谤和迷惑人们。
根据现金折现模型,理论上,股价是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折现后的分子是上市公司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分母是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因此股价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上市公司的收益、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许多专业人士得出结论,股票价格与首次公开募股无关,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钮文新认为,股指下跌是次要的,甚至与ipo无关,但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是否基于股票价格的贴现模型,我暂时还无法知道。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市场资本利率和无风险收益率的上升,这是股指价格重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长期资本的缺乏,导致了股市资金的分流。这将对股票市场的走势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笔者同意钮文新的观点,但得出的结论是,股票市场的兴衰与新股发行无关。作者提出了这个观点,既没有滥用也没有混淆。作者一直反对ipo争议演变为人身攻击,只能停留在学术争议上。因此,他只阐述了钮文新投资者的不同观点。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通过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崩溃的深刻反思,对基本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由于各种非理性因素,股价会暂时偏离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最终会回到其内在价值。
因此,在短期内,股票价格的走势不是简单地由基本面决定的,也不仅仅与货币政策有关,而是会因各种非理性因素而暂时偏离价值。这暂时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格雷厄姆没有给出答案,是一年、三年还是五年,价格与价值有多大的偏离,还有什么非理性因素?
根据贴现模型,股票价格趋势的三个因素之一是风险溢价。哪些因素与风险溢价相关,哪些因素会影响风险溢价?我认为格雷厄姆的非理性因素与市场风险溢价高度相关。美国市场有一个指数来衡量股指未来30天的波动趋势,比芝加哥恐慌指数要好。该指数反映了投资者的信心。指数越高表示市场前景波动越大,指数越小表示市场前景波动越小。
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有些不同。中国是典型的资本驱动型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涨跌更多地取决于资本干预的程度和进出的资本量。因此,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软件来统计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以判断未来的趋势,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不仅是一个合理的估价,而是一个市场信心,一个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换句话说,市场信心越高,所需的风险溢价就越低。相应地,股票价格估值将为
由于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同,市场信心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因为没有必要担心扩张,信心主要取决于经济和货币政策以及政治因素。然而,中国相对更复杂,信心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资本市场的趋势不具有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但更与货币政策有关,因为它与资本市场的流入和流出有关,而另一个关键因素是ipo。当ipo加速时,投资者会认为管理层在打压股市。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不认为政策是在打压股市,他们也会认为ipo已经从股市抽走了资金,从而影响了股指走势。如果ipo节奏和融资规模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阻力将会加大。质疑管理层过度融资重返货币市场,不顾市场承受能力,正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会适度抛售,造成股价压力。此时,为了平息投资者的抱怨,一些主流媒体和一些主流专家会站出来为ipo辩护,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使得投资者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并决定ipo扩张将会继续,导致恐慌。例如,周一,四大证券媒体集体表达了捍卫ipo的声音。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市场并不买账。周一的趋势相当疲弱,周二的ipo争议略有平息。
因此,笔者认为ipo节奏和融资规模与市场投资者信心高度相关,而市场投资者信心与市场需求风险溢价高度相关。在牛市环境下,投资者信心与ipo的相关性较弱,而在熊市环境下,投资者信心与ipo节奏和融资规模的相关性无形中增加。一般来说,管理层不愿意听从投资者的声音,一些专家会出来指责投资者的不理性。因此,市场纠纷越来越大,投资者在纠纷中逐渐丧失信心,对风险越来越反感,对风险溢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他们不断抛售股票,离开市场,股价不断下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格雷厄姆的观点是,在市场不必担心扩张的基础上,股价最终将回到其内在价值。然而,如果一个市场的扩张不受限制,投资者总是担心扩张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利益和他们自己的钱袋。价值回报中有变数,因为股票价值会随着扩张而稀释。例如,市场上三个人的钱只够五元钱买三只三斤重的鸡。如果市场上只有三只每斤三斤重的鸡,交易价格只是5元。如果市场上只有两只鸡,就会有竞争。如果自然价格更高,鸡的价格就会上涨。一旦市场上有四只鸡售出,情况就会逆转。卖主要是想卖,它只能降价,否则就卖不出去。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新基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增加。一旦新筹码的增加超过了新资金的数量,股价就只能被动地下跌来吸纳新的筹码,从而导致股价的稀释。此外,格雷厄姆还承认,股价会因为市场的非理性而偏离价值。在中国,这种非理性因素是投资者对ipo节奏和扩张的担忧。作为一种管理,它是采取措施消除或缓解市场的非理性因素,降低股票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或者让非理性因素继续发酵,使股票价格继续偏离价值。显然,ipo节奏越快,筹资规模越大,市场疑虑越大,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越大,股价的偏差值越大。面对市场投资者的广泛质疑,仅仅依靠媒体的解释可能没有帮助。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管理层解决他们焦虑和担忧的实质性行动。
在美国市场,人们不用担心ipo的节奏和扩张,因为美国市场的ipo节奏一直是可控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只有3600家公司,而中国一直担心ipo的节奏和扩张,因为中国股市的扩张往往没有底线。在短短20多年里,3000多家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这一点不容忽视。更严重的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跟不上新股发行的增长。据媒体统计,刘董事长上任后发行的400多只新股中,有30多只在第一季度出现亏损。此外,如果业绩下降,多达15-20%的公司会改变他们的业绩。他们中有多少人是通过金融粉饰进入资本市场的?因此,用美国的逻辑来分析中国股市是不合适的,往往会导致不合时宜的结论。
股指走势与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有关,但我们不能忽视ipo因素。否认新股发行与股指走势相关不一定正确。回避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由作者授权在金融网站上发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杜坤维:股指涨跌IPO不成原因? 不敢苟同!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