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即使你从跑步开始,只要你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你就可以逐步实现从0到1的飞跃,进入领先的行列
“复兴”高铁来了!6月26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在京沪高速铁路双向正式启动。这表明中国的高速电动车组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复兴”的速度和激情代表着“中国铁路在新时代勇敢前进的坚强决心”,也象征着一个民族对伟大复兴目标的坚定承诺。
更快的速度、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大的空、更低的能耗、更强的安全性、车内wifi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更高的舒适度。除了这些可见的进步,复兴更根本的变化是技术上的突破。在涉及的254个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所有软件都是独立开发的。复兴高速铁路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纯正血液。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了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的新高度和新水平。
高铁里程超过22000公里,居世界第一;每日平均发送乘客数已达到400多万,累计发送乘客数已达到50多亿。高铁驰骋在马平川的北部,穿越长江的南部,小桥流水,让中国变得更小,让人们的活动半径更大,让生活感觉更强。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名片。我还记得五年前,第一条从北京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开通,一些媒体以“冬去春来八小时”的文笔表达了对“中国速度”的赞美。今天,当“复兴”高速铁路点燃引擎时,中国的速度不仅是空有形的时间,也是科技创新的无形壁垒。
的确,可以与复兴的物质速度相比的是其自身技术升级的创新速度。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模仿跟进到逐步领先,中国高铁实现了角色转换和质的突破。有人说科技创新只是第一个,不是第二个,而是“第一”和“其他”的区别。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你会陷入模仿的陷阱,并且总是落后于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高铁的一个角落超车的故事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其核心本质在于,即使从运行开始,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飞跃,进入领先形态。
事实上,类似的弯道超车的故事正在许多领域上演。例如,中国的“互联网+”正在深入推进,移动支付正在引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享自行车也将走向世界。这些成就甚至使发达国家的公民感到“从中国回来后不舒服”。又如,中国的媒体整合发展决心取得进展。从h5、直播、虚拟现实等多种传播形式的融合,到中央厨房机制的建立,国际媒体也承认它“完美地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这些故事,包括中国的高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后发展国家在某个领域实现了从跟风到领先的转变。这不仅表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追赶后发展国家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兴”带来的最大影响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凭借自身的科技突破,它表明只要努力,赶超是可以实现的。对于一个决心实现赶超和伟大复兴的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强赶超的信心。截至2008年,二战后只有13个国家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约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又一个阶段努力,宏伟蓝图终将实现。挣扎中的人们不会悲观和害怕困难,但会像中国高铁研究一样充满活力和自豪。
《洛杉矶时报》记者用“以时速180英里的中国子弹头列车迎接猴年”这个标题来描述他在中国乘坐高铁时的所见所闻。文章说,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激动人心的成就很快就会被下一个遗忘。近年来高铁的不断突破就像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复兴”的隐喻是这个国家的光明未来。
标题:人民日报:从“复兴号”启程看弯道超车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