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201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8个双创新示范基地名单。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92个双创新示范基地。
每隔一年,中国双创新示范基地的数量增加三倍以上,达到120个。“创新”的首要任务和“创新”的核心是“公共”。“创新”示范基地不仅要体现创新的标杆作用,还要发挥从点到面的扩散效应。第二批双创新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照搬第一批已有模式和经验,而是探索更多创新实践和基层经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扩大空就业,为培育和拓展新的发展动能提供重要支撑,促进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
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各示范基地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在制度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双创新示范基地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空间。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赋予双创示范基地更多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需要改革先锋和创新实践者,不能让过时的体制机制束缚手脚,让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有后顾之忧。建议赋予120个双创新示范基地更大的发展、改革和创新自主权,同时在示范基地建立容错和豁免机制,以支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充满活力的改革创新者,支持他们挽起袖子努力工作。
加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实施意见》中的一些政策措施仅靠双创新示范基地的力量难以实现。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必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及时解决改革中各部门措施不配套、政策不一致的问题。
加大对双创新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议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双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生产、教育、科研人才流动的制度瓶颈,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使科技精英和民间“草根”在互补互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驱动力,引领重点领域和地方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建议将双创新示范基地作为国家重点R&D计划的优先对象,推动示范基地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上而下的创新,推动基于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于数亿人自下而上的生活。
构建多元化的双创新示范基地评估体系。现有的双创新示范基地涉及不同的区域、领域、行业和企业,三种类型的示范基地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分类分阶段建立立体化多元化评估体系,细化评估重点和具体流程,发挥评估在双创新示范基地中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估,我们将及时梳理和总结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创新创业经验,扎实推进既定的改革措施和建设任务,推动各项双创新政策的真正落实。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罗蓉)
标题:罗蓉:“双创”示范基地倍增意义深远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