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8字,读完约8分钟

没有什么比货币当局自己承认房价泡沫被故意吹大更可悲的了。

“政策权衡”的蓄意破灭的泡沫

3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度”子论坛上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资产泡沫。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胀或资产泡沫不能被视为意外后果。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鉴于中国人民坚信“房价总会上涨”和强烈的赌徒心理,央行自然非常清楚,肆意放水和宽松货币政策肯定会导致房价上涨。

这是央行故意的。

然而,央行还是这么做了。

为什么?

“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当前的政策重点是让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必须这么做。”

中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吗?

应该说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央行进入宽松货币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也是如此。

可以看出,2009年m2同比增长率接近30%。

这与“四万亿元”有关。

2009年的“4万亿计划”及其后果已经给了“那位先生”在人们心目中最合适的评价。

因为经过短暂的复苏后,中国的gdp增长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L”型经济的权威判断已经解释了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不可逆转的。

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经济远未实现实质性复苏。

这个人说,我们不能只看gdp增长。

你还必须关注国内生产总值的质量。

新的5%比旧的8%好。

新的5%自然比旧的8%好。

问题是它仍然是旧的5%。

我曾经幻想过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优化。

不幸的是,我们最终回到了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拉动gdp的老路上。

2009年是这样,2017年也将如此。

多年来,中国似乎没有利用时间和/或时间来下定决心优化其经济结构和提高其质量。

当局对经济增长的迷信和人们对房价的迷信是一样的。

遇到麻烦时,他们会陷入极度恐惧。

我害怕我会被杀死。

这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和诅咒。

在患得患失和短暂的虚假繁荣中,时间被浪费了。

正如楼继伟先生所说,货币和金融加上杠杆很容易给人以经济稳定的错觉,他们不愿忍受改革的痛苦。如果浪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时间,政策空时间将越来越短,改革将在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条件下进行,痛苦将更加严重,这将很容易导致左倾或右倾的民粹主义。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因此,当我们回头看,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优化,但其增长率却下降了。

也就是说,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结构的优化,也不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增强。

当这个经济体基本上需要投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来稳定经济并确保其增长时,这个经济体的性质就不会升级。

旧的5%比旧的8%更糟糕。

中国经济远未实现实质性复苏。

正如楼继伟所说,我不认为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会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实质性地、可持续地复苏。

松动还没起作用,但必须拧紧

金融危机后,美国凭借其精准的量化宽松政策、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深厚的市场活力,迅速实现了经济复苏,并逐步退出量化宽松。

最近,复苏势头没有减弱。cpi、pmi、工资水平和就业人口等数据显示,经济正显示出过热迹象。

美联储去年开始加息。

在3月中旬加息后,中国今年将继续加息2至3次。

强度可能超出预期。

美国作为领导者,坚定地进入了加息周期。

一种引导机制将被迫推动世界其他国家进入货币紧缩时期。

欧洲已经在考虑了。

中国必然会效仿。

首先,货币政策不会万能。

央行行长表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设定了经济增长2%的额外目标。

这是一种政策权衡,而不是意料之外的。这使得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过于依赖货币政策。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央行都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不能指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选择顺序也在发生变化,先是依赖货币政策,后来发现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2015年,股市泡沫、股市崩盘和泡沫破裂;

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然后暴跌;2016年底,债券市场进行了调整;

2016-2017年,房价飙升;当然,它会继续飙升...

货币政策不仅未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结构改革,反而引发了泡沫。

这很遗憾。

此外,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中美货币政策联系越来越紧密。当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时,外资和内资都可能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渠道尽可能多地流向美国,导致中国被迫加息。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承认,“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多年后,本轮政策周期已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货币政策逐渐从宽松转向紧缩。

具体表现如下:

2016年2月29日,RRR降息对于此前连续六次的RRR降息来说仍是一个宽松时期;

此后,央行转向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中性;

2016年8月和9月,14天和28天反向回购重新开始。同时,随着mlf操作的增加,短期和长期、长期和高资本成本是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

2017年1月,央行正式将mlf的半年期和一年期利率分别上调10个基点至2.95%和3.1%,并直接在金融市场层面上调利率;

2017年2月,补充贷款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上调,在金融市场层面,直接利率继续上调。

2017年3月,美联储刚刚宣布加息,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息,将隔夜常设贷款利率上调20个基点至3.30%,将7天期常设贷款利率上调10个基点至3.45%,将1个月期常设贷款利率上调10个基点至3.8%。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金融市场确实出现了资金紧缩。

货币紧缩,房价泡沫会被戳破吗?

很难。

央行的货币宽松“程度”相对宽松;但我们非常担心货币紧缩的程度。

货币紧缩的程度有许多限制。

◎首先,虽然经济在短期内已经稳定,但仍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没有实质性的复苏。货币紧缩政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目前,央行调整货币市场政策利率,而不是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不想影响实体经济。换句话说,央行无意攻击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相比,可以说实体经济正遭受着刺骨的风雨。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其次,央行注重稳定性和审慎性,并逐渐降低杠杆和泡沫。央行今后可能会调整存贷款利率,并实施实际加息行为,但预计幅度不会很大。央行打算控制泡沫,控制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改变空的时间,并逐步释放泡沫风险。这不难推测,因为这几乎是每个面临资产泡沫风险的政府的理想行为。货币紧缩政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第三,其他国家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面临股市泡沫,不断加息,泡沫破裂,导致政府和企业债务积压,私人财富急剧下降。央行领导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次事故。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无法承受“全面加息”的打击。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第四,货币宽松和紧缩的不对称效应。根本原因是它不能忍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痛苦,不能承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下降和房地产价格的下降。货币宽松政策将很快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或短期经济复苏。紧缩开始后,宽松的货币仍然是粘性的,这仍然会推高房价。然而,当紧缩效应开始显现,gdp增长下降,房价下跌时,货币当局将继续操作印刷机,不能让房价下跌。这与央行的基本态度有关。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第五,央行的本质。虽然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不可能的。央行本身有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需求和动机。

如前所述,北京的房价可能已经开始进入庞氏骗局(点击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但这个骗局的崩溃并不是很快。如上所述,经过8年的货币发行,仍有足够的股票货币支撑房价,尤其是一线房地产市场,它可以吸引二线以下城市的资本。

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一旦你觉得自己不能坚持,你就会继续释放水分和超重。

如瘾君子,忍不住继续。

正如经济没有实质性和可持续地复苏一样,货币政策也是如此。

然而,危机自然是由人性的缺陷和缺乏理性造成的,它们都是被迫的。

在危机到来之前,人们尽最大努力推迟危机的发生。

直到我无能为力。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号:cctv11227)提供。

标题:揭秘:货币紧缩,蓄意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