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2字,读完约6分钟
从这一点来看,一线城市实际上已经向外地的新来者关闭了大门,但周边基础设施薄弱、资源配置落后的城镇能否接受大城市带动的人口仍未决定。
本文作者是学者、财经作家、财经网站专栏作家孙
中国一线城市正在驱逐无家可归者,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我所认识的普通人而言,一般来说,从外地来北方、深圳等地工作的人都能扎根并长期生活,基本上都属于过去几年买了房子的人。五年前,我觉得我负担不起房价的上涨。现在,回头看,我刚发现一笔大交易。
然而,许多人在几年前因为各种原因坚持不买房,现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们可能不得不离开北方,深入到更深的地方,在周边地区买栋房子,先安顿下来。他们一生可能不是一线城市的永久居民,但他们为一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税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至于那些刚从外地毕业,来到北方和内地的新移民,如果他们没有一个相对较厚的家庭背景,基本上很难想象他们将来会真正融入他们的城市。一个在当地没有房间、没有户口、没有身份的人,终究只是一个农民工。就像那些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和挥镐的城市建设者一样,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贡献,但事实上他们一无所有。唯一迷人的是他们穿的“白领”皮肤。
但归根结底,没有房子和身份,你很难站在一线城市。除非你的收入能达到全社会的前1%,否则大城市的身份对你来说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直接忽略各种政策限制的水平。
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标准,有120多万人的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英镑,他们被称为“高净值人士”。如果你想在没有户口或居民身份的城市里避免各种复杂的政策,你的个人收入至少应该在这个水平以上。否则,住在一线城市的前提是你有当地的户籍和身份,而有户籍的前提是你必须在一线城市买房。
高房价与居民身份有关,而居民身份又与政策倾向和特定的社会福利有关。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城市将只留下中低收入的本地居民和高收入的外国人,而中低收入的外国人将被大城市无情地驱逐到其他地方。这种“人口驱逐”和当前的房价一样强烈。
从本质上讲,在一线城市驱逐低收入人群不是一种行政命令,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目前,“驱逐”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实际上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已经结束,一个新的阶段正在重新开始。这是什么样的舞台?
总的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城市和经济发展中一直遵循“城乡二元”的模式。这种模式伴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依靠人口红利实现了长期两位数的gdp增长率。但是现在,随着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结束,中国城市格局中的“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已经解体,并在形成过程中被“城邦制”结构所取代。
所谓的“城邦制度”实际上借用了古希腊和意大利的一句谚语。事实上,城邦是指由相邻的城市社区组成的商业联盟。在一个城邦中,文化是相对统一的,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自治。独立的大企业集团将在城邦中形成。在商业上,每个城邦将相互竞争,交换所需的商品,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商业繁荣。长江三角洲、广东、香港和澳门以及京津冀等主要城市社区实际上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城邦”的影子。
这种“城邦模式”与一线城市驱逐无家可归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关系很大。
在一个城市社区,或所谓的“城市国家”,有必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一直被超大型城市所主导,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而周边地区正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困境。
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疾病在大城市很严重。城市过度拥挤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才开始重新考虑城市资源的配置。20世纪40年代,《产业分配法》和《城乡规划法》将城市中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城镇,并在郊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建设,以建设一个所谓的农村城市。同样,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注重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小城镇,人口逐渐向城市周围的小城镇迁移。
在中国,大城市异常高的房价已经解释了在从特大城市向城市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在合理的城市格局下,普通居民的住房等消费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0%左右,但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20%。事实上,这反过来表明,大城市太拥挤,但相对而言,卫星城市周围的城市太压抑空,人口太少。今天的中国似乎想重蹈半个世纪前欧美的覆辙。
如今,大城市驱逐中低收入人群的趋势实际上是向中小城市输送人口,为城邦的形成“打基础”。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在未来的城市群中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这种地位必须是“主导性的”。到目前为止,第一轮人口筛查过程已经基本完成。第二轮人口分布将把人口转移到一线城市周围的城镇,逐步完成区域性城市社区的基本框架。
自从那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迫无房的人买房子,先是一线,然后是二线,现在是一线周围的城镇。被大城市驱逐的中低收入人群能否真正在周边城市长期居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建设。从这一点来看,一线城市实际上已经向外地的新来者关闭了大门,但周边基础设施薄弱、资源配置落后的城镇能否接受大城市带动的人口仍未决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鸡冠天下”。作者授权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孙骁骥:一线城市为何要拼命驱逐无房者?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