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都必须清楚地看到并找出疾病的根源。如果我们仍然坚持一套“金融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中国的经济将毫无希望。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中国经济的“脱离实际”是表象,其根源在于金融的“脱离实际”,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所诟病的。看来两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在“部长频道”上向中外记者承认:中国银行业肯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包括“脱离实际”的问题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问题。从他的态度来看,首先,他认为“脱离现实到空虚”是发展的必然;其次,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说实话,恐怕我解决不了。因为,金融“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的确是“发展的必然”。什么是“发展的必要性”?在我看来,向华尔街学习金融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国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具有很强的制度性特征。如果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承认和忽视,“脱离现实,走向空虚”的疾病不仅会被治愈,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就像生病一样。如果我们不发现或不承认病人的胃痛是由气滞和寒瘀引起的,而只是给一些止痛药,那只能掩盖症状,但却会使症状越来越糟。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因此,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都必须清楚地看到并找出疾病的根源。如果我们仍然坚持一套“金融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中国的经济将毫无希望。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凭什么得出这样的判断?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无”的逻辑机制在于“金融结构扭曲”,这是“金融资本主义”理论认知下“货币市场套利与投机”过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就无法解决。近年来,中国经济变得“脱离现实”。关键是金融和行业形成了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恶性循环机制,利率形成了“双轨制”格局,导致货币套利、监管套利和机构套利的资本规模激增。增长,导致支持实体经济的资本的“高质量和低价格”;融资困难和昂贵的融资推高了实体经济的金融成本,压缩了其利润,并迫使工业资本流向货币套利。产业资本期限短、价格高、利润少;…….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钟毅在“两会”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了四组数据,证明了中国实体经济“脱离现实”的严重程度,实体经济被空边缘化。第一组数据是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减少了。他说,我们的资金池总量相当大,m2总量为155万亿元,增长11.3%。然而,太多的资本流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住房市场和期货市场,投机获得高额利润。此外,还有大量资金通过理财等金融衍生品在金融系统内或体外流通。根据最新数据,去年银行贷款增加了12.65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占44.8%,接近一半。贷款余额为106.6万亿元,房地产占25.03%。“产业占多少?我搜索了所有的数据,但是没有找到。我去了几个省调查,他们告诉我大约是17%-18%,超过了20%,最少的省只有13%。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我不同意公司基金进入股票市场的说法,因为风险太大了。然而,固定收入的产品,期限较短,收入较高,更受实业家的青睐。为什么?这并不是说企业家做生意不当,而是他们认为通过金融投资赚钱太容易了,做生意的风险很高,收入太低,而且太难。我们说个人问题一定是个人的错,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样,那一定是错误的机制。因此,请不要责怪企业家。作为一个政府,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机制和环境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找出是什么样的利益机制导致实业家和社会资本“放弃现实,白白投资”。

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因此,对于郭树清董事长、周小川行长以及所有负责政府财政的人和机构来说,解决中国经济“从现实到空虚”问题的关键不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止痛药”,而是要千方百计消除“从现实到空虚”的金融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环境——以实体经济为导向。我们将拭目以待。

标题: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