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98字,读完约19分钟

严格地说,数字现金依赖于分布式规则和智能代码来发行和运行,它的信用支持已经远离中央银行的集中机制,完全依赖于一些自发的规则来支持它。尽管规模仍然很小,技术需要成熟,但未来可能会对现有的货币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央行对合法数字现金的探索,通过剥离和应用分散货币的一些技术特征,最终可能带来更高的货币交易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政策执行、更有效的反洗钱风险控制,从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现代货币制度。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最近,央行推动法定数字现金研究和落地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自从比特币变得越来越流行以来,数字现金已经成为行业内外的热门话题。然而,数字现金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界限存在诸多模糊之处,导致人们对数字现金的理解存在诸多困惑,甚至经常出现“鸡和鸭说话”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系统地梳理数字现金的发展脉络,并清楚地了解它能给货币和金融体系带来什么影响。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理解数字现金的三个视角

基于金钱背后的信用支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货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澄清什么是数字现金,我们需要从电子货币的概念开始。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通过销售终端和设备的直接转移或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款机制。早在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就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可能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例如,它可能影响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与主要市场利率之间的联系。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然后,为了理解电子货币,我们需要从它背后的信用支持开始。因为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货币机制。自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崩溃后,主要国家相继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成金属货币,于是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首先,货币电子化。合法电子货币最典型的信用支持要么直接来自各国央行,要么直接得到银行机构的支持,央行依靠委托代理关系给予间接的信用支持。以信用卡为代表的传统电子支付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电子钱包的出现,实际上是货币形式和体现的变化,但它们并没有跳出中央银行信贷的直接或间接覆盖,也没有带来新的货币创新,货币的“形式”已经转变为电子化。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货币”涵盖的范围很广,如信用卡、储蓄卡、借记卡、ic卡、消费卡、电话卡、煤气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网络货币、智能卡等。,包括几乎所有与资金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非银行机构的电子货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银行机构参与电子支付工具的提供,这也给货币结构和种类带来了新的影响。它们的信贷最终支持与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弱,因此它们成为各国监管的焦点。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例如,欧元区专门制定了规则来监管在信贷机构之外发行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方式的企业或任何法人。欧盟的电子货币监管体系从电子货币的准入条件、活动范围、限制和可赎回性等方面对电子货币机构的开放、运营和审慎监管进行监管。它认为“电子货币”是电子货币发行人通过收取货币资金而发行的电子货币价值,用于支付交易目的,可以被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所接受,体现了持有人对发行人的请求权。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又如,美联储对电子货币的发展持观望态度,认为非银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由于银行信誉良好,消费者倾向于信任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当然,这也是基于美国拥有更加复杂和严格的多层次行为监督机制的前提。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理论上,如果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是匿名的、高度移动的,并且可以直接进行银行间转账清算,则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仍然存在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中,但它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货币创造,同时,与央行最终信贷支持的联系变得更弱。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一家非银行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破产,并且没有特别的救助措施,其最终的信用支持就是商业信用。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三,网络虚拟货币。在多元化网络经济时代,一些“网络货币发行者”提供信用支持的虚拟货币也应运而生。如果这些虚拟货币最终被用于购买程序开发人员提供的电子产品,那么真正在交易中起中介作用的是真实货币,而虚拟货币并不构成独立的电子货币。如果虚拟货币不是从程序开发者那里兑换的,并且交易对手不是货币发行者(程序开发者),那么虚拟货币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独立地执行其商品媒体功能,例如,游戏玩家在淘宝上用人民币交易某个游戏货币,或者用游戏货币购买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这也产生了一些货币创新功能。当然,因为它的规模通常很小,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四,加密数字现金。20世纪80年代,一批国外专家开始研究基于特定密码学的网络支付系统,并讨论了匿名密码货币,这导致了一种新的数字现金的出现,成为电子货币的高级阶段。2008年,日裔美国人中本聪发表了一篇描述比特币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2009年,比特币诞生了,这使得数字现金的探索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是数字资产,就不会带来货币创造功能;如果用于支付、交易媒介等。,它将带来一种与央行货币完全不同的货币形式。当然,目前数字现金存在各种缺陷,比特币的资本属性多于货币属性,经常陷入投机导致的价格波动。这使得它的资产功能和商品功能远远大于它的货币功能,而事实上,它的货币创造是非常有限的。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般来说,严格意义上的数字现金属于这一类,即它开始依赖分布式规则和智能代码来发行和运行,其信用支持已经离央行的集中机制越来越远,完全依赖一些自发的规则(共识信用)来支持它。尽管规模仍然很小,技术需要成熟,但未来可能会对现有的货币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至于区块链技术,它属于另一个概念。例如,当我们谈论比特币时,它实际上是由区块链底层技术(协议和客户端)和真正的加密数字现金组成的。依靠区块链或其改进的技术,还有其他一些类似比特币的虚拟货币。此外,虽然这是目前最典型的技术,但数字现金的潜在支持不一定仅限于区块链,区块链可以进一步扩展到除货币以外的各种分散的价值交换活动。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根据货币供应量和货币统计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存量,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和现金组成。中央银行的货币估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相同的,即流动性的大小。流动性意味着资产可以在任何时候转换成现金或商品,而不会给持有者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流通中的周转次数也不同,货币的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中国现行的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分为几个层次:第一,流通中的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持有现金的总和,其中“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学校和银行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第二,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可以用公司在银行的支票支付。第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银行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在银行的各种储蓄存款和证券公司的客户存款。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现金m0,存款货币(记账货币)实际上已经电子化(数字化)。反之,一方面,从广义的数字技术角度来看,未来将受到影响的货币水平不仅是现金,而且可能对m1和m2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是狭义的加密数字现金,可能会给m1和m2原有的存款货币机制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甚至不再需要账户支持,尽管这种影响可能还很遥远。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因此,有必要避免“乱七八糟”的概念,而不应简单地将数字现金与现金替代进行比较。毕竟,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概念范畴。事实上,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数量的范畴界定越来越困难,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存在诸多问题,这也使得基于货币数量的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逐渐下降。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基于此,当我们讨论数字现金的影响时,我们应该注意新兴信息技术给整个货币范畴带来的多样化变化,包括狭义和广义的变化。

基于货币的“会计机制”和支付工具

现代货币体系的运行离不开银行存款货币(记账货币)。随着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货币水平和支付水平的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记账本位币本质上是通过“账户”反映的,如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这些账户在现实中可能对应不同的支付工具,而后者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通人所关注(603883,BUY)。例如,作为具有不同货币统计的单位或个人活期存款,相应的支付工具(媒介)可以是银行卡、支票,甚至二维码。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从理论上讲,账户和支付工具是可以分开的,这在国外由来已久。然而,在中国,由于银行卡成为了主要的记账工具,并且没有个人支票,所以它们可能会融入公众的印象中。目前,在推进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改革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可能会推动银行账户和新支付媒介的融合,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伴随着技术进步,使银行账户直接与新支付媒介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支付效率。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回到数字现金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讨论了在账户层面的影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许多人已经将数字现金与新兴的支付方式混合在一起,有些人已经将数字现金与电子支付创新的浪潮混合在一起,强调传统支付工具的重要替代物;一些人以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为借口来解释数字现金的有限影响。事实上,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技术对支付工具的突出影响,即数字支付媒体的创新,在理论上并不直接产生货币创造效应,除非它影响到背后的账户机制。一些所谓的“数字现金”不是货币,但就像信用卡一样,它们是某种货币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暂时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存储的功能。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数字现金的定义

然后,在数字现金讨论的“大杂烩”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研究线索:第一,广义上,它是指数字技术对货币和信贷的基础、概念范畴和载体的影响和影响;其次,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类似于比特币和各种“变体”的加密数字现金。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显然,目前各方都比较关注狭义的数字现金,但在讨论中,它不时与广义的概念混在一起,导致各种误解。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于数字现金的“变化和不变性”。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首先,它们都是信用货币,但它们是否合法决定了它们背后不同的信用机制。法定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功能的货币;加密数字现金的信用支持是一些智能程序“自持”的“共识信用”,但仍存在缺陷和不足。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其次,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语境,其交换媒介、价值规模和支付方式是最重要的功能,其次是衍生的价值储存(投资)功能。如果它以前的功能不稳定,货币属性就会严重削弱,甚至很难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货币。这就是比特币等数字现金受到批评的原因。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三,它们都是协议和契约,区别在于国家权力的地位。货币本质上是所有者和市场之间关于交换权利的契约,从根本上说是所有者之间的协议,反映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经济合作。各种法定货币的存在意味着国家(以中央银行为代表)在契约关系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而加密数字现金可能会削弱其主导地位,使更多的个人(节点)在契约关系中崛起。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各国货币当局关注的数字现金

目前,各国央行为何如此关注数字现金?它主要延续了中央银行重视电子货币研究的历史传统。自上世纪末以来,各国央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关注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演变,因为它能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稳定带来更难以捉摸的影响。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地到来,给经济、社会、金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数字现金也是这股潮流中的一大“浪花”。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中国央行重视数字现金有几个原因:首先,近年来,数字现金和区块链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热,世界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都开始或多或少地研究和关注数字现金,少数国家已经开始进行落地实验。在这种大趋势下,中国央行也希望抓住机遇,避免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货币和金融技术变革中落后。其次,在传统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下,我们实际上很难与美元主导的体系竞争。我们能否在新的货币水平上推进一些改革,抓住一些机遇,是否有“弯道超车”的话语权,也必须受到政策层面的关注。第三,国内货币运行困难越来越多,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已成为金融“顽疾”。央行也希望探索一些数字现金技术是否可以用来缓解矛盾。第四,各种数字现金及其“变种”已经出现在人们当中。无论是“坏钱”还是“好钱”,它都给货币和金融稳定带来了影响。央行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在“用其精华”的同时,也可以指导这一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当然,在过去的两年里,从互联网金融、金融技术到数字现金,中国都充满了浮躁的环境,对外国当局发展数字现金有很多歪曲和夸大。

无论如何,从长远来看,中国央行和其他央行一样,对加密数字现金应该有两种态度:第一,关注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只要它不足以影响整个货币体系和金融稳定;然而,如果有颠覆货币体系和影响金融稳定的趋势,央行将采取一些严厉措施进行干预或干预。其次,当中央银行想要发行合法的数字现金时,它实际上并不打算向中央加密数字现金。如上所述,这个想法应该是继续电子货币的想法,并引入智能合同和其他技术,以改善和改变可控集中组织下的货币的边际水平。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众可能高估了中央银行研究和开发“数字现金”可能带来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并没有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实施。只能说,它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不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和经济体系产生严重的影响。显然,中国央行刚刚推出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并不是真正的数字现金实验场景,而是在封闭系统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非标准资产交易清算机制的探索。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面对未来,数字现金的前景如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货币因素;其次,从货币和各种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出发,提出了“新货币经济学”。后者为电子货币和数字现金的发展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想象。事实上,从长远来看,数字现金理论的出发点是探索货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区分数字现金和数字货币

未来,我们需要区分数字现金的模糊区域。首先,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了经济运行,并给货币和金融体系带来了许多变化。在这方面,作为电子货币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货币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类似比特币的加密数字现金及其底层区块链技术能否应用于货币和金融系统,是数字货币的一个特殊部分,需要单独考虑。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因此,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脉络,分析同一范畴的相关要素。就后者而言,它与公众的联系更为密切,直接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的便利和安全;与前者一样,数字现金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关联,其投资也需要专业门槛,因此应避免过度宣传和炒作。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数字现金与数字资产的“分离方式”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提到:“人们认为战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准货币替代品的发展,他们认为这导致了对货币本身需求的下降。”通常提到的主要替代品是短期政府债券和储蓄贷款协会的股票,这两者的增长速度都比货币股票快得多。”这里的货币替代物,不同于上面提到的支付工具,实际上是指“货币替代资产”,人们可能出于多种原因需要这些资产。例如,“制度变迁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新的货币替代品,这些发展导致了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因此,在与现有资产利率相同、影响货币需求的可变价值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的货币存量比以前少。”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包括形式在内的资产因素的变化也会对货币产生外生影响,这也使得我们很难把握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数字时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复杂性。例如,通常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数字资产,在日常销售活动中或在生产过程中持有。大量所谓的数字现金实际上只是一些打着货币旗号的“加密数字资产”。从长远来看,在与法定货币制度难以融合的过程中,数字现金和资产将变得更加“鲜明”,后者的生命力明显高于狭义上的数字现金。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三种方式:集权和分权之间的妥协

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密数字现金还不能撼动现代货币发行系统。众所周知,纸币和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与金属货币不同,它没有使用价值。在这些货币背后,它们是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关系和政治组织形式支撑的。只要国界没有消失,政府的权威就需要支持社会交易,而央行的“最后贷款人”依然存在,真正分散的数字现金就无法占据主流地位,只能成为互联网“飞地”或“乌托邦”的实验产品,更有可能成为投机者的最爱。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当然,央行研发“数字现金”实际上是一个好现象。当局关注分散的货币,这可以避免数字现金中更多“飞地”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货币体系进行了改进和妥协,各方优势互补,从而在分散的数字技术中发挥了集中的作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央行对合法数字现金的探索,通过剥离和应用分散货币的一些技术特征,最终可能带来更高的货币交易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政策执行、更有效的反洗钱风险控制,从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现代货币制度。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或许未来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发行将在集权和分权之间达成某种妥协。当然,央行依靠开放的网络,利用公共区块链,面向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大规模发行合法的数字现金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未来,更有可能在资产交易市场而不是货币市场,以局域网、联盟链或私人链的形式,在一些封闭或半开放的情况下,探索一些用于价值确定、交换和结算的“准合法数字现金”(数字令牌)实验。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这种妥协的第三种方式可能包括:数字法定货币、半去中心(弱中心)准法定数字现金、去中心非法定数字现金,后两种只能在货币保证金上“摸着石头过河”。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需要新的货币体系和规则

对于数字现金来说,与其说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不如说是货币体系的可能变化。背后的制度因素似乎比技术因素更重要。这意味着,如果新的数字现金真的想应用于经济和金融体系,它需要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所谓货币制度是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系统的总称。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并在近代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在现代社会,国家法定已经成为其基本原则。数字时代货币体系的走向取决于许多因素,我们称之为“利益、效率和安全”的三角约束。在这方面,除了关注数字现金及其基础账簿的加密技术外,更重要的实际上是货币发行、交易和流通的系统设计,以及参与者的利益协调和合作规则,这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压力测试”。还应该指出,在国家权力下,新的分散技术可能会加强集中控制,甚至侵犯个人权利,这是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命题。

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总之,从现金到非现金支付,从传统的基于卡的电子支付到基于网络的电子支付,从简单的电子支付到智能代码支付,从支付工具层面到货币层面,应该说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货币和金融体系。当然,“大浪淘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对数字现金发展的探索中,各种“有毒”的传销硬币、商品硬币和代币,以及无法与数字现金竞争的“资本游戏”,确实造成了无尽的危害。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专业普及和公众教育,以便“挤出”罪犯、投机者和行业“坏钱”的数字现金。

标题:揭开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