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4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在上市公司的治理方面有一个好消息:多年来一直寄生在a股的“铁公鸡”可能还会有几天。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戈登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研究制定应对“铁公鸡”的有力措施,对有能力但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进行监督采访,督促相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切实履行责任,支持上市公司履行现金股利义务。
事实上,自2013年证监会发布现金分红指引后,经过不断整改,上市公司整体现金分红意识不断提高。然而,市场上总有一些“铁公鸡”无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仍然走自己的路。选择统计显示,截至3月30日,283家上市公司已决定不支付股息,占27%。这283家公司近6年的分红情况显示,其中92家仍坚持不分红,这是典型的“铁公鸡”。因此,邓伟强调,“现金分红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长期投资理念、增加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善现金分红制度也为场外交易基金进入市场扫清了障碍。
对于场外交易基金,投资者更希望养老金能尽快进入市场。然而,当养老金进入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委员会主席楼继伟针对人们的担忧发表了讲话,这大大降低了市场预期。他说:“没有人能保证他们只赚不赔。社保基金已经进入市场17年,但投资股票相对较少;现在各地委托的基金已经逐渐进入市场,可以投资的股票也越来越少。对客户的承诺有时间限制,投资相对保守。”
不难看出,仍未达到价值投资目标的a股,可能是养老金眼中的“大坑”。品尝其中一些是有价值的,更不用说它们大规模进入市场了。那么,中国证监会会不会整顿“铁公鸡”,改变对a股养老金的刻板印象?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在成熟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许多人都知道,1982年至1999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是在美国股市鼓励养老金通过401k计划进入市场时迎来的,但现金分红制度的巨大影响被忽视了。现金股利是美国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股利支付方式。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约为30%-40%;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0%-50%。到目前为止,许多美国上市公司50%-70%的税后利润用于支付股息。提高股息率的过程不仅是股票市场投资的吸引力逐渐强于银行储蓄的过程,也是股票市场对新资金保持持久吸引力的过程。不仅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股票市场,而且由于完善的现金分红制度,它们吸引了巨额养老金长期落户。因此,完善的股利制度是养老金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股票市场的锚。
另一方面,a股市场总是缺少牛市,缺少熊市。投资者热衷于短期投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缺乏价值投资目标和长期资金。因此,只有完善的现金股利制度,才是实现资本市场发展与国家财富增值良性互动的重要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证监会应对“铁公鸡”的强硬措施,不仅是提高现金分红的又一举措,也是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的里程碑事件,为包括养老金在内的各种长期基金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因此,面对市场的积极变化,我相信养老金不会视而不见;当它放弃偏见的时候,一定是它大举进入市场的那一天。虽然这个过程不会太短,但只要现金分红的股市文化不断被倡导和实施,a股就能在价值投资的广阔道路上越走越远。
标题:完善现金分红制度是股市的定海神针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