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4字,读完约2分钟
农历4月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云4月8日畲族牛假日在福鼎市硖门甶族乡举行。 现场唱畲歌,畲族结婚习惯表演、文艺演出、吃“牛角粽”等独特的民族特色活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四方的宾朋。
在活动现场的树荫下,记者看到披着大红花的耕牛慢慢地在树下吃草。 然后,他主人李爷爷在旁边轻轻地抚摸他的头,有时喂牛。 “农耕牛平时很辛苦,今天的4月8日,我们这边每年有一次‘牛假日’,为自己的农耕牛过节。 ”李大爷告诉记者,这天大家必须按照“牛休四月八,人休五月节”的习惯,牛不允许在地里劳动,不允许鞭打,吃草料,用各种山药草煎汤做“牛酒”供应牛食物。 说话的时候,李爷爷喂食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头牛很驯服地靠在树干上,有时游客来拍照。
碇门畲族乡成立于1993年10月,是福鼎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居住青、雷、钟、李等姓的畲族同胞,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祖先子孙于清雍正四年( 1726年)迁居碓门瑞云蟠洋、水尾等村落,每年农历“四月八”是当地畲民的重要节日。 唱畲歌是“四月八”的第一个文案,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以将生产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认知提高到朴素的歌唱语言,并将其传唱下来的形式传承下来。
耕牛散发出畲族性格的色彩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瑞云“四月八”又发了活动复印件。 也就是说,这一天畲族人必须为自己的耕牛过节。 《福鼎畲族志》记载“农历四月八日忌牛”。 爱牛是畲族人以前传下来的,他们认为家畜有灵性,特别是耕牛,给他们带来粮食,过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所以4月初8禁忌是按照牛的习惯开始杨的。
畲家崇拜耕牛,有民间传说认为耕牛特别吸引畲族同胞。 据他们说,耕牛散发出古老而漫长的畲族性格色彩。 碇门畲族乡副乡长吴思颜吿告诉记者,畲家以耕牛益人闻名,畲民视牛为寳。 他们用牛犁地,用牛滚动的石头榨取蔗糖,用牛踩泥做砖等。 耕牛的力量很强,努力的忠告比不上普通人。 现在,随着耕作方法的转换,耕牛的数量也减少了,只剩下200头左右。 民间对耕牛的保护力也一直存在,当地人不能杀耕牛。
民俗专家蓝俊德说,福鼎碱门瑞云“四月八”节俗、“爱牛节”等活动是畲族同胞在生活生产中形成的民俗风景,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艺术价值,是民族民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题:【要闻】畲族的“牛歇节”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