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9字,读完约3分钟
7月13日香港《大公报》13日报道,近年来,北京“漂流客”中不知不觉数量庞大的“韩漂流”在增加。 他们说韩语,一边保护韩国文化,一边比较固定地居住。 北京对韩国人越来越有魅力。
副本如下。
近年来,北京的“漂白客人”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大量的“韩漂白”。 他们说韩语,保护韩国文化,同时比较固定地凝聚在北京东北五环的望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家,也不是他们的家。
中国韩国人会事务局郑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北京的韩国人已经超过了10万人,望京地区其中70%的人聚集,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健康稳健的经济增长、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丰富的工作机会、高性价比的生活和宽容开放的文化环境,给韩国人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魅力。
优惠政策吸引韩国人
虽然官方数据没有公布,但坊间估计近一半的10万韩国人在北京自主创业,其中90%从事服务业。 大西洋新城周围的餐饮业几乎被韩国人垄断了。 嘉茂中心是一家租2平方米摊位卖便宜衬衫的小店,生意好的话一天可以赚2300美元。
北京金平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赵宇松为涉韩公司提供法律服务。 他说,由于新公司的所得税法、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补助政策的颁布和北京地价的上涨,韩国生产型公司失去了优惠,但现在贸易型公司正在逐渐增加。 他今年上半年帮助成立了三家韩国公司,都是贸易型公司。
望京区成“韩国村”
金贞美在说《京电影》。 如果她脸上没有韩国人特有的精致妆容,很多人会认为她是北京的小女孩。 在朝阳嘉茂贸易中心经营着一家小照相馆,和拿着韩国护照的“北漂白”开玩笑。 虽说精通望京的生活环境,但语言信息表现也没有障碍,金贞美依然过着与韩国不同的生活。 她吃饭去韩国料理店,唱歌去朝鲜族的ktv,即使做美容、指甲,也不怎么去中国的店。
本报记者来到北京,韩国料理店、韩国料理店、韩国商店、跆拳道馆随处可见。 商业机构的很多广告招牌都是韩语或者中文对照,多个商品标签也是中文对照,有为韩国人提供住宅租赁服务的中介企业和旅行服务企业。 有朝鲜族开设的个人酒店、ktv等。 更令人吃惊的是,记者韩国朋友壹熙说还看到了韩国人专用的电话卡。 这里正是“韩国村”。
即使像金贞美一样在北京,坚持韩国文化的韩国人也不少。 他们和中国人相处得很好,但很多人点头,礼貌地保持距离。 平时的生活和娱乐圈大多在韩国人、朝鲜族中,依然维持着韩国的生活习惯。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舒适,交到了很多朋友,想在北京呆很长时间。 ”金贞美说。
部署韩语警察。
标题:【要闻】港报:韩国人愈发受北京“诱惑” 坚守韩国文化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