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6字,读完约8分钟

8日晚,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会议回来,根据中央精神,整个葬礼活动的推进规格“比康老(康生)、董必武(董必武)略高”。 接下来是一系列“否”:所有的活动信息报道都由新华社统一发布新闻,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新闻的文艺节目不能停止。 少一点也行,1月15日开追悼会那天停止了文艺节目的播放。 不播放采访、组织、大众纪念活动和纪念复印件。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听到这样的安排,大家都很困惑,为什么规格这么低? 禁令这么多?

1月8日晚10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正式定稿“讣告”,立即组织录音,由播音员方明播出。 2日凌晨2点局领导审理后,基调低沉,悲伤,无法体现中央的“将悲伤化为力量”精神,因此必须提高广播基调。 后来,方明说:“你们不悲伤。 你还不让我们伤心吗? 找不到把你们的悲伤转化为力量的支点! ”。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讣告原定于9日上午5点30分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间太晚,最后从9日第一节目4点开始播出。 熟悉广播的人知道。 不管怎么安排,深夜和早上广播都是最差的广播时间,人们熟睡,听的人少,第一次广播的听效果大幅度减弱。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根据葬礼的规定,周总理讣告的广播次数不能多。 我必须在中途安排专题节目。 有些节目错误地播放了演奏曲,很快就受到听众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第一个打电话来的是人民大会堂的员工。 “我们是在总理身边工作的人,为什么还没有继续发布讣告? ! 我不想听其他节目,别听! 为什么放音乐! 我们是含着眼泪听的。 你们是什么感情? ! ”。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在众多听众的谴责和督促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决心多播讣告、哀乐,停止一切文艺节目。 但是,周总理逝世的讣告只播放了一次(也就是一天),我们再三要求广播,完全没有考虑。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根据中央精神,周总理葬礼期间“文艺节目减少不是没有”,只在1月15日举行追悼会那天通知“停止所有的文化娱乐活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提出停止文艺节目后决定不安排9日、10日、11日播放文艺节目。 截止到11日下午,上级领导在“四人组”的压力下直接参加文艺节目的选定和审定,编成3组歌播出:第一节目14点20分; 第二套节目是18点25分和22点20分。 这一天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日子,一首歌的广播是送周总理遗体的灵车到达八宝山准备火葬的时间。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九九事故”的真相

1976年9月9日凌晨0点10分,毛泽东主席去世。 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呼吁各族人民的书》,发表了沉痛的消息。

《诉说各族人民的书》在第三次播放时,哀乐后突然播放了《周恩来同志葬礼委员会……》,引起了严重的错误,现场的人惊讶地不知所措。 我是广播总指挥,看到现场恐慌的景象,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我需要恢复秩序。 否则,我会继续出错。 我说:“大家冷静下来,马上做今后的工作,不要出成千万的问题! 这次事故的责任由我承担! 》接着,让局总编辑室主任向广播局局长报告。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接着,电话铃到处响,听众提问、谴责,强烈呼吁追究事故的负责人。

那天晚上邓冈局长开会推进新闻事业。 关于这次事故,他大声说:“今天发生的混乱很大! 敌人破坏的问题层出不穷! 磁带怎么没卡住? 当时在人民大会堂听收音机,突然听到,当场向姚文元同志口头报告。 “这件事当然很大,冷静点,不要紧张,安排以后的事,不要再惹麻烦了。” ”。 邓岗又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们没能向大众解释! 请中央处理。 我们要负责任! 》我说“责任由我承担”。 公安部已经有人在调查,坏人是否被破坏了”。 我能想象那时我的心情和压力!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当天深夜11点多,我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部主任和支部书记进行了沉痛的检查,立即告诉整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求从中吸取教训。 第二天上午向局里的核心小组写了检查报告,要求处分。 那是在“文革”中,事故发生后,收音机院子里贴了一张大报纸,要求马上把问题追究清楚,让杨正泉撤出台领导的座位,给予严厉的处分。 事故当天晚上,全国各地打来了45通电话(那时通信困难),但之后的两天里,一直在接电话、电报。 大部分电话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的吗? 有些人不相信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失误。 他们认为地方局错了。 也许是转播了“敌局”。 有些人认为原因是播音员的悲伤和疲劳。 还有人要求彻底追究“有坏人的破坏”。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外面的传闻也很多。 河南省“五七干部学校”运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事打来电话说:“听说杨正泉被捕了吗? ”出现了担忧的声音。 他们一再要求我自己接电话,听到我的声音才相信。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事故发生后,组织上没有处分我,负责毛主席葬礼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推进报道事业。 不久,10月6日,党中央粉碎了“四人组”。 之后,在详细调查与“四人组”相关的人和事的过程中,我成为了“明确的对象”。 除了长期普及有问题外,这起事故是重要的原因。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党和国家情报舆论的要害,据估计,如果“四人组”长期拖着不放,广播电台一定有他们的代理人。 是谁? 有些人让我集中了眼球。 一个“重要依据”是过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生广播失误,必须认真解决,这次为什么不这样做? 姚文元说“安排今后的事,不要再惹问题了”,没有马上采取解决办法是因为“四个人的帮助”保护了我!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为什么当时没有解决? 我也想了。 一是因为事故的发生与姚文元缩短哀乐有关。 否则就没有问题了。 二是姚文元分管推进,他不想看到事故继续下去。 三是他必须解决,不是当时,而是“秋天后算账”。 他当时说:“这个事件当然很大。 冷静点,别紧张”。 “当然大”,他不能手软,只是没来得及,葬礼刚结束,“四个人的帮助”就崩溃了。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播放第二部《诉各族人民的书》时,姚文元建议“哀乐太长,要短一点”,局总编辑室要把6分钟的哀乐改到3分钟以上,而且要马上改。

当时忙于“公告”的录音、制作,第三次广播又开始了。 改变哀乐在哪里来得及! 但是命令如山,一位部主任随便派人去取短哀乐。 舞台上最初规定,为了防止错误的哀乐,必须将过去使用的所有磁带归档,重新复制现在的哀乐。 但是突然阴阳错了,他们从过去的哀乐磁带盒里拿了一盘。 偶然的一致是周总理去世时使用的,而且这盘磁带违背了安全广播的规定,蕴藏着很多危险。 这是事故发生的关键。 这盘隐藏的磁带突破了五关,产生了结果: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第一,周总理去世时,首先播放讣告,然后播放3分35秒的哀乐,然后播放葬礼委员会的名单。 根据安全广播的规定,哀乐是单独的磁带,不允许在其前后记录其他副本。 当时负责录音的同志,图暂时方便,把葬礼委员会的名单记录在哀乐后面。 紧急情况下那样的话,倒车卖很好,但他没有这么做。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第二,在各磁带上填写“卡”,写明开头、末尾的用语和时间,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这盘磁带里没有记录卡,磁带盒里只标明了“哀乐3分35秒”,给人一种“只有哀乐”的错觉。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第三,各磁带在最后一句话后贴磁带,传声员规定提前或过了笔记停车是传声员的责任。 这盘磁带的笔记不是在哀乐之后,而是在“名单”之后。

第四,该磁带由专家分别进行了3次审查,认为“哀乐可以利用”。 但是,在3次审查中,直到哀乐结束,只听到了没有人听卡片笔记的地方。 三次都有违听证规定。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第五,磁带开始播放时,在场多人的观察力集中在考虑缩短哀乐后是否播放空。 哀乐结束后,突然出现“这周正在播放恩来同志葬礼委员会……”的时候,因为没有到卡的笔记所,传声员不敢自己停止。 传达声音的人醒来,按下慌忙转动的磁带,只有“名单”这两个字没有流出来。

【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这是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事故发生时,由于责任的严重性和当时的政治气氛,中间环节很多,当事人不被认可。 由于种种复杂的理由,事后也没有认真调查。 到3年后的1979年末,他调查了与“四人组”相关的人和事,明确了事故的原因、过程、负责人,得出了结论。

标题:【要闻】《中华文摘》文案:周、毛逝世后的讣告广播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