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4字,读完约3分钟
7月2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总的来说,在“互联网+物流”的推动下,中国物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互联网+物流”是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近年来改变了传统物流生态,使产业不断创新和升级。以果蔬和水产品物流为例,物流业通过新技术提升了在保险、温控、包装等环节的技术,使物流和运输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物流业已经从单纯的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综合产业。
为了更好地整合物流业与互联网和大数据,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因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府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使得优惠的产业政策不可能最大化。
二是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即通过大数据提升物流用户体验,物流业要积极搭建相关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大数据共享,系统整合企业所需的物流信息,根据现有物流系统中的大数据提前协调资源,提高用户服务效率,通过其他信息整合创造的新途径实现物流业创新管理。
第三是实现自我完善。“互联网+物流”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如方便用户追踪的产品卫星定位系统、可实现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云计算平台、可自动分拣和运输的智能物流系统等。,它们已经成为物流业的必要设备。
在发展过程中,竞争激烈的物流业近年来受到资本和互联网巨头的青睐,物流企业得到了投资。根据市场规律,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后,首先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其次,会出现兼并收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
首先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中国的物流业市场广阔,门类繁多。不同的物流企业涉及不同的企业和物流供应链。虽然每个企业的物流秩序是有序的,但总体上是分散的。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并购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物流企业,有助于整合和分析更多的大数据,实现物流行业的强势并购,为物流系统注入更多的动力。
二是整合物流布局。物流企业配送的产品之所以能够配送到很多地方,是因为物流公司所属的收发中心已经在这些地方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说已经进行了物流空室的布局。从空物流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有很大的市场。实现物流空在多个企业之间的布局,可以实现物流运输从线到面的扩展,构建更强的物流网络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一般物流的情况已经不完全适用于单个行业的物流发展,许多专业物流已经服务于具有不同服务和特殊物流需求的细分行业。
对于一些子行业,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精通该行业的制造,但对工业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没有把握,这可能导致产品运输中的包装浪费、运输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使用物流的用户。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行业委托的产品有严格的要求,如果物流公司在这方面缺乏熟练的运输经验,将会打击物流公司,不利于物流用户。
从用户体验、经济效益等企业关注的角度来看,专业物流不仅要有足够的物流运输能力,还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认识到物流用户所委托的产品在运输、仓储和配送中处于安全、高速、可监控的状态。也就是说,物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运营指导标准、服务指导标准、运营监控方法,建立有利于专业的物流运输网络,购买和配置相应的物流运输设备,通过大数据和技术创新实现专业物流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
标题:宋清辉:“互联网+物流”的未来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