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43字,读完约13分钟

从新街沟的理论分析和我国的经验来看,要想致富,必须先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家才能进入现代化进程。这是Xi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倡导的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框架,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成立大会。北京大学新街沟研究所所长林毅夫教授应邀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是演讲的全文,由林毅夫教授审阅。请注明何时复制。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一带一路倡议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今天,我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这40年,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78年,当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6美元。这是什么概念?众所周知,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称为黑非洲。1978年,撒哈拉以南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90美元,我们甚至还没有达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像世界上其他贫穷国家一样,81%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地区,84%的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同时,我们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国家,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占5.6%,即90%的生产活动不符合国际标准。在出口产品中,75%以上是农产品(000061,诊断单位)和农产品加工产品。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这样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在过去的40年里,我们实现了年均9.5%的经济增长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对外贸易增长更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4.5%。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我们的出口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我们95%的出口都是制成品,所以中国现在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后,最早的世界工厂是英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工厂是美国。二战后,世界工厂是德国和日本,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此外,贸易进出口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5%,而1978年为9.7%。在人口超过1亿的大国中,中国现在是贸易占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的国家。2014年,就购买力平价而言,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此期间,超过7亿人摆脱了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世界上有许多国际发展机构,如我曾经工作过的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区域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然而,回顾过去三、四十年,如果除去中国减少的7亿多贫困人口,世界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以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改革开放。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遭受经济崩溃、停滞和持续危机。我们也有很多问题,但中国一直在稳步快速发展。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说法不断出现。但回顾过去,中国是唯一一个在过去40年里没有经历过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推进改革,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的一些理论来进行改革。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双轨过程:老有所为,新有所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许多资本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效率低下,没有保护性补贴就无法生存。当时的政策是实事求是,对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给予必要的改造保护和补贴,以保持稳定。我们将开放传统上受到限制、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建立工业园区、加工出口区和经济特区,吸引投资,尽快将争议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很快,积累了资本,使得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到资本密集型产业,为老工业的改革创造了必要条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是中国在过去40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道路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许多国际机构和国内学者预测,到202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2700美元的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它已经沦为杀人和从我身上捞鱼。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知识分子始终以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对中国人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中国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而且在于中国文化提倡“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希望与我们有着相同历史和命运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跻身于世界各国之列。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想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他们建立了多边国际发展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开发署,还建立了美国国际援助署。英国、法国和德国也有这样的机构。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有大量资金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超过3万亿美元。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大约200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只有两个从低收入转向高收入,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三个。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只有13个发展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中8个是西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或产油国,另外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尽管经历了两代人和近三代人的努力,仍处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水平,没有办法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或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过渡。因此,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承担起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的更大责任时,我们应该总结发达国家发展援助未能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原因,并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当我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时候,我有一种很棒的感觉:在我去世界银行之前,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有国家和世界的感觉,总是觉得民族复兴是他们的责任。然而,在世界银行工作后,我去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心。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是各民族中的幸运群体,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负有责任,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政治领导人的追求是一样的:当一名官员,让一个政党受益。然而,有如此多的国际机构为我们自己的努力提供援助。为什么成功的国家如此之少?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从世界银行回来后,我一直在大力倡导一种新的结构,它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和失败。从新街沟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已经给予了大量的发展援助,但好钢并没有使用最先进的技术。经济发展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现有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的出现。随着现代技术的运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范围越来越大,电力、通讯、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必须不断完善。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这个过程对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当我们出国时,即使是经济学家也能看到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就没有办法通过采用现代技术和发展现代工业来提高生产率。国际发展援助主要用于哪里?改善政治治理,提高政治透明度,改善人权,促进性别平等,发展教育和医疗保健。所有这些发展援助都有一个良好的起点,但它们不能消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瓶颈。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从新街沟的理论分析和我国的经验来看,要想致富,必须先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家才能进入现代化进程。这是Xi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倡导的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框架,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这种新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框架提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这可以从两个指标看出: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援助国会,向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然而,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所需资金巨大。因此,中国主张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筹备期间,美国公开反对,并向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要参加。然而,这样一个机构符合所有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得到了积极和热情的回应。有57个创始成员,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它们是七国集团的主要成员,现在有77个成员国。此外,几十个国家仍在申请过程中。目前,它是除世界银行外成员国数量最多的国际多边发展机构。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去年我们举行了“一带一路”峰会,有2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60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代表团参加。这是去年最大的一次国际聚会,展示了我们的“一带一路”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我国,也体现在美国。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提出了“新丝绸之路”,主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连接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并在印度洋找到一个河口。同年,印度-太平洋经济走廊被提议用基础设施(601099,诊断单元)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些倡议的内容类似于一带一路倡议,但现在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和印度-太平洋经济走廊在世界上没有声音,而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上得到积极的回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有比较优势,是可信的。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首先,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最强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筋和水泥。我们在这方面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非常快,培养了世界上最大、最具竞争力、最高效的施工队伍。在国际招标时,我们的施工队伍的成本不到其他国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是二战后高速公路的修建。当时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现在已经下降。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我们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些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或股票。美国政府债券的回报率非常低,如果除去通货膨胀,它就是负利率。美国股市泡沫大,风险高。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可以用作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金。只要这些项目选得好,回报率就会相当高。展望未来,中国的经常账户每年将有数千万美元的盈余。在资本投资方面,中国有优势。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后能否致富取决于是否有工业发展。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少有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少数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抓住国际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转移的窗口机遇期,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制造业经济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展起来抓住美国高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日本工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下降。当时,亚洲四小龙抓住这一窗口机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制造业,成为新的工业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抓住了亚洲四小龙工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中国也在发展的窗口机遇期。现在中国已经是中上收入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并将很快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渐失去比较优势,需要转移到海外。谁抓住了这个机会之窗,谁就有可能像中国和东亚经济体一样快速发展。这一次,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窗口机会有很大的不同,即数量上的差异。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外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制造业雇用了930万人。在八十年代,当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时,韩国的制造业雇员人数是230万,台湾是150万,香港是100万,新加坡是50万。这一次,中国大陆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24亿,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达到8500万。从这一统计指标来看,中国实际上为“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创造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机会窗口期,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还不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如果解决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就有可能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会窗口期。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四,思考决定出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和半殖民地位,开始追求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然而,这些政策是以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为指导的,但理论和经验的适用性取决于前提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不同,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南橘北枳”的局限性。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中国的经验、理论和思想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调动资源、克服困难、抓住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共同繁荣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世界带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百花齐放。

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谢谢大家!

标题:林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