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8字,读完约10分钟

9月20日,美团点评(股票代码“3690”,简称“美团”)上市后,风云君发布了《互联网风云|美团:百战之后的少年》,从公司发展历史、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等角度对公司进行了梳理。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今天,风云君更进了一步,通过分析公司的细分业务来关注公司的运营,与您一起更深入地了解美团的商业模式特点和竞争壁垒。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

目前美团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在线交易平台美团、公众评论、生活信息在线探索平台美团、即时配送服务品牌美团外卖、共享自行车服务品牌mobike。

2017年,公司平台完成交易量超过58亿,交易金额(GMV)为3570亿元。它在全国2800多个市县拥有3.1亿用户和440万活跃业务。

公司的许多产品和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点:大规模、按需和高频率。

像风云君这样的小分析师每天都在办公室码字,但他们不得不面对楼下可怕的食堂。唯一的答案是叫外卖。

现在,每天午餐和晚餐,我们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去美团叫外卖。如果你不注意,你将成为一个长期的回购用户,保留其他外卖应用只是为了偶尔捡一把羊毛。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你说,美国组得到了一个像我这样英俊的用户,几乎没有花费任何客户成本,呵呵...

美团的主要业务分为三个部分:餐饮外卖、抵达、酒店和旅游、新业务等。

首先,食品和饮料外卖骑灰尘

让我们首先了解美团的使命:帮助每个人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显然,许多人可能会想,这是吃、住、行、购和娱乐的结合。你为什么把食物拿出来?这是因为外卖业务是公司的支柱。

在互联网行业,许多人错误地喊着“美丽,轻装上阵”,认为轻资产是唯一正确的战略出路。事实上,还有一个不可战胜的战略,叫做“建设一个艰苦的村庄,打一场枯燥的战斗”,专注于做繁重的工作。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这并不是说投资应该变成设备、设施和工厂,但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在美团,它是一个由乘客组成的即时分销网络。

乘客是食品和饮料外卖的最大销售成本。

以美团为例,2017年和2018年前四个月,附加成本分别占餐饮外卖销售成本的95%和93%,分别占当期分部销售收入的87.1%和84.4%。

事实上,结合2015年和2016年车手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58.4%和96.9%这一事实,可以看出这一支出明显是刚性的(主要是人工成本)。

只有提高分销效率,增强销售和采购的网络规模,促进更加科学高效的匹配,才能创造更大的收益(分母),进而降低成本比例,最终挤出可观的利润空间。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美团在2015-2017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日活跃配送人数分别为14,000、172,000和531,000。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1.6%。但在同一时期,餐饮外卖部分的收入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99.6%!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这表明对即时分销网络的持续投资将产生显著的规模效应。

这种规模效应体现在一旦“庞大的客户群-强大的即时分销网络-高质量的商户”形成一个充满潜能的滚雪球,不需要大规模的边际投资就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源,依靠每天生成和收集的商户和用户的数据,可以为下一步的业务探索提供更多的空房间,从而扩大gmv和收入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通过外部竞争打破这种“趋势”将变得极其困难。

那么美团如何提高即时配送的效率呢?

当然,这取决于技术:一个是高度可扩展和快速迭代的面向服务架构(soa),另一个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例如,该公司可以通过实时智能调度系统在每日高峰时段每小时执行29亿次路径规划算法。

这种先进的订单调度系统被认为只有少数中国公司掌握,并与可见的即时交付骑手团队一起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美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即时通讯网络。

在2018年的前四个月,该公司每天积极分发539,000名乘客。

2017年全年,美团通过自己的分销网络完成了约29亿份订单,占平台全年实时分销交易的70%,平均每份订单的交付时间约为30分钟。

9月5日,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了《中国网民网络外卖服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18年夏季)。根据报告数据,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约为63.3%。

结合第三方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艾瑞数据和可信数据报告的交叉验证,美团的外卖市场份额约占总份额的60%。大约30%的阿里巴巴外卖品牌都很饿。

(资料来源: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

据该公司称,该部门的战略重点是扩大业务,增加市场份额和实现率。

在风云君看来,由于该公司赢得了近60%的餐饮外卖市场份额,要想从股市上切蛋糕以抢占剩余份额并不容易。

同样,仅靠资本流动和资本投资将极难挑战美团。此外,就流动性比率而言,2018年前四个月12.9%的流动性比率与去年相比相对稳定,但更像是一个短期余额,远离上限。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和2018年前四个月,餐饮外卖部分的毛利率仅为8.1%和9.3%。

显然,除非精耕细作,否则很难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作物。仅此一点就足以吓跑潜在的竞争对手。

美团与“饥饿”(收购了百度以进行收购)成功地将这个市场培育成了一个双头垄断市场,第三家公司很难干预,因为这项业务从融资方面(建立网络需要资金)或投资方面(利润率低)对后来者非常不友好。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风云君想起了他之前研究过的美国股市亚马逊。亚马逊最初是在低毛利(不到25%)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在它看来,除了自己的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暴利”,辅之以强有力的执行,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称之为“亚马逊效应”。

有趣的是,美团的企业文化与亚马逊非常相似,两者都以强大的执行力而闻名。

冯云军好奇的是“美团效应”是否会在中国诞生?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验证。

综上所述,软硬件结合的即时配送系统,在买卖双方的后院有着深厚的信息获取能力,毛利率低,回购率高,用户粘性强,构成了美团外卖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二是商店、酒店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实现这一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商家按照约定的比例对美团平台销售的优惠券、优惠券、预售票和预售票支付佣金;为商家提供的在线营销服务。

目前,该分公司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是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以2017年为例,虽然收入只有餐饮外卖的一半,但毛利却高得惊人,几乎是餐饮外卖的六倍。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2017年,商店和旅游业务的年收入为81亿元。在过去的三年中,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4%,毛利率为72亿元,毛利率为88.7%;酒店预订业务收入27亿元,三年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8%,毛利率为24亿元,毛利率为86.9%;同期餐饮外卖业务收入高达210亿元,但毛利率仅为17亿元,毛利率为8.1%。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让我们整理一下运行数据。从交易数量来看,该分行近三年的业务增长非常有限,复合年增长率仅为4%,与公司餐饮外卖业务153%的高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同样,该板块交易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单笔交易量的增长率仅为7%。如果细分,酒店预订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5%,尽管基数相对较小。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实现细分市场收入的高速增长呢?此时,关键点取决于变现率,即收入与交易金额的比例。

以抵店旅游业务为例,从2016年到2017年,虽然交易额从1366亿元下降到1216亿元,下降了11%,但由于同期实现率从4.1%上升到6.7%,公司收入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实现了近25亿元的增长。因此,在交易金额基数较高的前提下,千万不要低估2.6个百分点的变现率。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酒店、酒店和旅游业务的战略重点是优化向商户提供的服务,提高实现率。

公司预计变现率将继续增长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贡献将继续增加;

第二,公司将涉及更多的服务类别,单笔交易金额更高,客户获取成本更高。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公司将利用食品和饮料外卖部门的交叉销售来降低获得客户的成本并增强消费者的粘性。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简单地说,这项业务是公司目前的利润支点和摇钱树,但商店和旅游业务的增长并不好,而酒店预订业务仍在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第三,新业务在延伸

美团的新业务主要包括生鲜超市等非餐饮外卖业务、交通票务、网络试驾车等。该公司在2018年4月收购的mobike业务也属于此类。

这项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公司也相对关注。

需要多少资源?增长和盈利能力如何?与当前的实时分销网络有协同作用吗?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目前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2017年,该分部的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

1.为商家提供服务的收入为9亿元。该业务主要包括云erp服务、综合支付系统、供应链和财务解决方案;

二.向消费者提供的其他服务达11亿元,包括生鲜超市和其他非餐饮外卖业务。在过去三年中,细分市场的收入大幅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40%。

在以业务为导向的服务方面,美团已经从最初的物流配送发展到信息流和现金流的协同管理,涵盖运营、供应链、营销、信息技术和金融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面对4万亿的餐饮市场(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和大量不发达的非餐饮企业,美团有机会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战友,最了解他们的合作伙伴。这种业务扩展背后的业务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由此可见,虽然新的业务布局乍一看有些凌乱,但不难理解,它完全符合美团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服务、为更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初衷。

在整理了公司三个主要部门的业务之后,我不知道你们这些老家伙怎么想的。

在风云君看来,美团始终以服务广大消费者和数以百万计的商家为经营立足点,衍生出不可逾越的本土即时分销网络核心竞争力,其商业前景不可估量。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目前,该公司的服务已经成功地打开了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下一步可能是在人员流动方面取得突破。

届时,这样一个商业巨头将如何改变我们服务业的经营环境,值得我们不断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市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但国际顶级投资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发布了一份对美团点评(Meituan Review)持乐观态度的报告,首次对美团点评进行了增持评级,目标价为90港元,表明资本市场对美团点评持乐观态度。

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在商业模式形成的坚实屏障下,美团点评的协同效应有望在未来资本市场产生更多效益,实现其价值。

标题:美团点评的“滚雪球效应” 饿了么+口碑能否破势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