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9字,读完约3分钟
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1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融资规模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值得注意的要点如下:
首先,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帮助m2反弹,房地产的降温导致短期住宅贷款。9月份,m2同比增长8.3%,比8月份高出0.1个百分点。6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18年第二季度召开例会,正式将流动性声明从“保持合理稳定的流动性”改为“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标志着下半年货币政策利差逐步放宽。9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309亿元,同比下降477亿元,新增居民短期贷款3134亿元,同比上升597亿元。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影响,居民短期贷款占比从2018年7月的27.9%升至9月的42.1%。此外,9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3800亿元,同比减少1229亿元,表明目前企业融资意愿仍然较弱。
第二,去杠杆化政策导致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长率不一致。9月,地方政府特别债券被纳入社会福利体系。在新标准下,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21万亿元,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10.6%。统计口径的这一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减少社会融资指标形成的误差,减少融资主体转型对社会融资数据的干扰,为政府今后应对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奠定一定基础。根据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和货币观点,社会金融和m2分别反映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作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长期以来,社会金融和m2的增长率非常接近,自2016年10月以来,两者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渠道业务的减少、去杠杆化等因素减少了金融体系内资金的空转向,最早表现为m2的快速下行增长。随着去杠杆化的推进,近期的影响转移到实体经济的融资上,这主要表现在表外融资大幅萎缩,导致社会融资增速下降。
第三,第四季度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预计相对稳定。随着金融业的杠杆率迅速下降,金融业将不再是去杠杆化的重点。预计第四季度m2增速将继续保持稳定。考虑到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规模已达到1.24万亿元,与全年1.35万亿元的新计划基本持平,剩余待补债券不足3000亿元,第四季度两部分规模不大。此外,8月底,审计署开始对地方隐形债务进行全面调查,预计年底前完成,明年将出台地方债务相关政策。因此,总体而言,第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将呈现平稳小幅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去杠杆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明年中央政府将加大对地方隐形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的处理力度,预计社会融资增速将继续下降。
(作者:中国银行(601988)(港股03988)国际金融研究所)
标题:李赫:关注去杠杆政策的后续影响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