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7字,读完约5分钟
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如何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如何降低税费等。日前,财政部部长刘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强有力的“洪水灌溉”刺激,而是要完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了降低税费,增加政府支出也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常见措施。政府支出主要指政府主导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政府支出的合理使用是实现财政政策预期目标和增加人们收益感的关键。
“更多的财政政策”应该如何“积极”?如何避免政府投资导致的基础设施低效和挤出效应?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必须考虑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基于改善发展不平衡不足问题的政府投资必然会突出民生和生产。目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公正的需求。就经济而言,首先是收入不平衡,区域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其次,消费不足,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虽然近年来有明显增长,但截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3.6%,与发达国家的70%相比仍相差甚远。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个人收入差距也扩大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基尼系数仍在0.46以上,尽管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消费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然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消费能力的严重分化,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将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因此,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把转移支付作为一种重要手段,继续通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来推进扶贫工作,特别是对“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同时,通过安排就业补贴资金、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和对贫困人口的援助补贴资金,我们可以改善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
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社会中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还是卫生方面的投资,农村地区都明显低于城市,而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此外,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很低,难以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无论是道路交通、教育、医疗保健,它实际上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然而,这一广泛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不同。东部地区相当完善,而中西部地区还很不完善。在造成这种差异的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公共财政服务支出的不公平分配。这种不公平不仅真正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群众能够感受到的“利益感”,从而影响到群众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相关研究也表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水平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有效缩小我国居民消费差距。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中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让农村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福利性财政投入,让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改善;第二,强化省级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农村水利和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责任;第三,要明确县级政府在实施民生政策和提供基本公共福利服务中的主体责任,提高民生福利支出保障的实现程度,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福利服务均等化,消除城乡福利财政分配差距导致的消费差距。
非均衡发展也表现为人与自然的非均衡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程度有很大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各项工作的重点,环境保护投入相对较少,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在支持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同时支持环境治理工作,例如,投资资金帮助建立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
同时,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技术和人才将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解决中西部地区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建立区域援助机制,先促进繁荣,然后实现共同繁荣。
(作者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标题:盘和林:“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该如何“积极”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