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3字,读完约7分钟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发展趋势稳定、积极。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言,前三季度为6.7%,明显高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从就业形势看,2018年前9个月的失业率基本低于去年同期。1-8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990万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90%。从企业生产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稳定,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快速增长。从企业效益来看,2018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2%,在去年同期21.6%的基础上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就经济结构而言,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1%,比2017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也在进一步上升。然而,从9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有五个方面需要密切关注。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首先,尽管外部需求增长率超出预期,但在第四季度很难维持。9月份,中国出口增速明显加快,超出预期。美元和人民币出口增速分别为14.5%和17.0%,分别比8月份提高了4.7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9月份出口增速的提高主要与人民币贬值、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和“出口热潮”三个因素有关。然而,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很可能在第四季度下降。首先,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率将受到高基数的影响。2017年11月和12月,出口增长率(以美元计)分别达到11.5%和10.9%,而9月仅为7.9%。第二,企业新出口订单开始减少。9月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降,仅48.0%,比8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第三,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减弱。2018年9月,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全球综合pmi为52.8,连续三个月呈放缓趋势,今年首次跌破53。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从3.9%下调至3.7%。第四,随着9月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实施,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明显。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第二,国内需求增长仍然疲弱,消费和投资需求都相对疲弱。就消费而言,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速都在放缓。在商品消费方面,2018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为9.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尽管9月份名义增长率有所上升,但实际增长率继续下降。此外,自2018年以来,汽油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居民石油和产品消费增长率的“被动”增长。如果剔除这一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将会更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内部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食品、烟草、酒类、饮料、服装、服装和日用品等家庭必需品的消费增长率保持稳定,甚至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明显下降的是体育和娱乐产品、化妆品和汽车等非必需品的消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消费增长率的差异也反映了目前居民消费意愿较低。在服务消费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居民消费支出分项数据,201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增长率仅为7.4%,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就投资而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8年以来一直低迷,1-9月同比仅增长5.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5.4%的增速也接近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接近零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土地收购成本,1-8月份达到66.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3%。然而,众所周知,土地购买并不产生实际的生产价值,而只是所有权的转移,这并不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土地购置费的飙升实际上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某种“虚高”。此外,2018年1-9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7%,与1-8月持平,今年没有继续上升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第三,通胀压力有所增加,但通胀风险在年内基本可控。9月份,cpi同比增幅继续扩大,达到2.5%,连续4个月呈现扩大趋势。然而,目前没有必要过于担心通胀风险。首先,本轮cpi同比增长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9月份,由于天气和中秋节放错地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由于国际油价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上涨21.2%和23.5%。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9月份核心cpi增幅实际上只有1.7%,比8月份低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第二,第四季度,cpi涨幅将逐渐减弱,因此cpi同比增幅很难在9月份之后大幅扩大。第三,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一直在下降。9月份Ppi同比增长3.6%,比8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考虑到上一次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产能下降和环境监管等政策因素的叠加造成的,这是不可持续的,第四季度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继续。总体而言,第四季度通胀风险较小,全年cpi增幅不会超过2.5%。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第四,企业效益明显分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自2018年以来,虽然企业效益整体表现良好,但内部分化非常明显,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的不断加大凸显了这一点。从企业利润增长率来看,2018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不仅比整个工业企业低6.2个百分点,也比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低16.7个百分点。从企业的生产成本来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仍然偏高。2018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100元成本高达87.3元。相比之下,国有控股企业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仅为80.7元。从企业亏损来看,截至2018年8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亏损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亏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更大的生产经营压力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活力,从而削弱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第五,居民和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下降。根据央行的调查结果,微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已经减弱。数据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创业信心指数为71.1%,比第二季度下降4.7个百分点;储户收入信心指数为52.7%,较第二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和企业家乐观预期的减弱主要与近几个月人民币大幅贬值和股市持续下跌有关。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将在第四季度加大,这需要宏观政策做出积极回应。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需要做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扩大内需,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促进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第二,积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重点通过减免税费来减轻宏观税负,以更有效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第三,货币政策需要保持流动性的稳定和充裕,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使前期推出的RRR减息等一系列政策操作能够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第四,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更好地承担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第五,要加强各种宏观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形成合力。在美国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严格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以确保国内宏观政策的独立性。第六,加强期望管理,引导公众期望保持稳定。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刘哲熙)

标题: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