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5字,读完约9分钟

文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仅要看当前的国际形势,还要考虑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去哪里,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发展的规律,把握进步的方向。要树立正确的全局观,就要着眼于事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各方面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看到现象和细节,又要把握本质和全局。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必须协调从中国看世界和从世界看中国两个视角,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外交政策。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政策和战略是外交工作的生命。正确理解和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潮流,是制定正确外交政策和战略的重要前提。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先河,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强调,"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与时俱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而且往往是一个新课题."在许多重要场合,他深入阐述了如何把握国际形势,并总结提出:“要把握国际形势,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这为我们准确分析世界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方法,为我们继续推进外交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大国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观察国际形势,不仅要看当前的国际形势,还要看发展趋势,想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发展的规律,把握进步的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用历史的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趋势。”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回顾世界近百年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跌宕起伏的壮丽画卷。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和冲突,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人们最迫切的愿望是避免战争,缔造和平,扩大合作,共同发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日益增多,这些都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回顾历史,人们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结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是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摘起茧来,弄清各种重大事件的起因和结局,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社会革命的消长中认清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地缘政治冲突和发展利益博弈中把握国际社会的共同要求。只有用正确的历史观观察世界,我们才能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波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尊重历史规律,自觉推进历史车轮。如果我们逆潮流而动,我们将被时代抛弃。我们的身体无法进入21世纪,我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停留在冷战思维和零和思维的旧框架中。相反,我们应该认清历史潮流,跟上历史进步,顺应时代潮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念,准确判断国际关系改革的趋势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的发展始终是各种矛盾交织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取得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界定的。因此,要想看到、看到和看透当今世界的变化,避免陷入混乱,就必须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看到现象和细节,又要把握本质和大局,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念。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正在深入发展。各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和平发展,寻求合作共赢。国与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人文合作、安全对话和科技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和特点也比以往更加鲜明。与此同时,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病和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继续蔓延,民族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意识形态趋势在抬头。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它们。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在这种形势下,要树立正确的全局观,首先要把握全局,审视事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各方面矛盾:既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还可以看到世界经济结构深刻演变的趋势;它不仅把握了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趋势,也看到了国际安全挑战的复杂局面;我们不仅看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总趋势,而且也重视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复杂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全局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着眼长远。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不断显现,文明冲突、文明优势等争论不断涌现,但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民的愿望,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同志正是基于这一大局作出了科学判断:“世界各地区逐步形成了一批发展中心,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正是由于符合时代要求、充满辩证思维的大局观,中国共产党才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差异、民族文化认知、发展水平和时代空距离,在人类社会的完整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利益的共同性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符合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期待,体现了中国追求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全球视野、宽广胸怀和大国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准确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归根到底是为制定对外方针政策服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整体看中国,不仅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设身处地地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制定外交政策。只有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我们才能在一个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保持战略意识和决心,而不被花或云所蒙蔽。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改革开放后,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与世界的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中国对外关系发生巨大积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党对中国在当今世界历史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中国正在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密切。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2016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20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归结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指出当今中国已站在与世界深度互动、深度开放的新起点上。他指出:“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建设大门,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与外界的交往不断加深,中国朋友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在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秉持开放的心态,欢迎所有国家参与中国的发展,并愿意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受益,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和塑造力进一步增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季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很快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合作平台,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对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继续深刻地改变自己,同时也将对世界产生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作者是前国际联络部副部长)

标题:人民日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