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1字,读完约4分钟
2016年,面对非常复杂和严峻的经济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年初各项工作目标,特别是降低生产能力的工作,完成得很好,超过了年初的目标和任务,为全年实现稳定增长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减容任务完成得很好,这也导致了整个工业部门经营状况的改善和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比10月份快4.7个百分点。从1月到11月,利润同比增长9.4%,创下今年新高。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8.2%;私营企业增长了5.9%。
应该说,单纯从工业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经济好转的迹象是明显的。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半年的下滑趋势有所改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制止下滑、稳定经济的良好态势。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商业条件改善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利润结构的逆转,在一定程度上给明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增加了新的压力。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的过度增长严重挤压了下游行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前11个月,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倍,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行业同比增长2.2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7倍,是三大增长最快的行业。然而,在同一时期,电力和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下降了12.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从盈利转为亏损。总体而言,前11个月上游产业利润增长25%,而中下游产业利润仅增长6.5%。这也意味着前11个月工业企业利润状况的改善主要是由于上游产业价格的大幅提高,而不是整个工业运行的改善。显然,要想保持利润增长的良好势头,关键取决于需求方能否得到显著改善,以及我们能否容忍和接受下游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涨。否则,将很难平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很难保持利润上升的格局。
第二,国有企业利润逆转过快,严重挤压民营企业利润0/3。我们注意到,在头11个月的利润变化中,国有企业最为明显。上半年利润累计增长率为-8%,但11月份累计增长率达到8.2%,一进一出实际增长率超过16%。相反,民营企业利润累计增长率从上半年的8.8%下降到5.9%,也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原因是大多数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是国有企业密集分布的。产能过剩带来的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的价格,无疑将成为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源泉,国有企业也成为了产能过剩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由于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民营企业利润将受到严重挤压。显然,这种提高利润的方式很难实现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利润的提高很可能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
此外,尽管国有企业的利润在迅速增长,但它们并没有有效降低杠杆率。利润增长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这是有道理的。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利润正在迅速逆转,但它们并没有有效地降低杠杆。数据显示,11月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其中国有企业为61.6%,民营企业为51.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仍比民营企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9月和10月略有下降,然后在11月上升到8月的水平。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去杠杆化力并没有像民营企业那样受到刺激,而是仍然依靠借贷和高额负债来维持资产负债率的平衡和维持企业的运转。如果利润“潮”消退,可能导致资产负债率再次快速上升。
由于明年的经济形势仍然非常复杂,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意味着对大宗商品和重要商品的需求无法大幅提高。因此,今年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难以大幅提高。那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提高去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供给结构,就成为了一项更加紧迫的任务。不仅要降低生产能力,还要降低成本和杠杆,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的脱产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继续保持良好的去产能趋势的同时,在去杠杆化和降低成本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届时,明年的经济运行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新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去产能、去杠杆化还是降低成本,都要更加注重结构性平衡、上下游的衔接,注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避免出现一利一害、影响经济发展基础的现象。
标题:国有企业成去产能最大受益者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