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巨大利益,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举措。然而,之前发生的两个新闻故事,让作者欣喜之余又增添了一丝隐忧。一则消息是,2009年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调查显示,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运营成本得不到保证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处理设施成为了检查的摆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另一则新闻是,2015年,一项媒体调查发现,总投资超过7亿元的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中,有些严重逾期,有些建成后长期闲置。
事实上,近年来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闲置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买得起、买不起”或“买不起、买不起”的现象非常普遍。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难。一些乡镇财力不足,环保投入“无力”;有些是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到位,小城镇环境保护投资“强有力、无意”;一些地方城市管理者和统治者痴迷于政治成就,往往不顾其重要性,以面子工程来“美化”自己,而忽视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埋在地下的、不容易展示政治成就的民生工程。有鉴于此,要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除了增加投资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监督管理。
无论计划中描述的目标能否实现,职能部门提前计划和批准尤为关键。具体而言,要核实辖区内污水处理能力是否达到建设标准,是否具备建设条件,并制定有效的约束决策机制,使建设符合当地长远规划并负责任。
总之,污水处理设施的全面覆盖不仅是一个成本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只要监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相关管理者应树立法治理念,推进依法行政,杜绝政绩工程,在规划建设阶段合理进行专家论证和公开听证,使污水处理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题: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只是第一步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