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和人民币汇率的下降趋势,应该投保哪一种?
自2016年底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一直意见不一。但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多项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和整体规划的政策议题。
根据中国央行的最新数据,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比2016年12月底减少123亿美元。尽管以美元和特别提款权计价的外汇储备正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正在缩小。
然而,市场对外汇储备的“缩水”仍然很敏感。如果外汇储备无法止血,将导致市场恐慌。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战的压力越来越大,央行面临的政策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外汇储备规模已缩减至3万亿美元,但仍保持世界第一,但也有必要考虑保持市场稳定的心理预期。
如果只降不升,人民币汇率继续波动,就要做好金融风险准备。因此,外汇储备和汇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特别是8月11日新的汇率改革以来,消耗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为了配合人民币汇率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特别是,管理层一再强调,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因此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这种利用外汇储备保护汇率的选择没有争议。
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实现了相应的国际化(加入sdr篮子货币)和市场化(增加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供应方结构改革也优化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此外,外部资产也相应多样化。鸡蛋不在美元资产的“一篮子”中。
根据周觅金融2月7日的计算,美元资产比重正在下降,但仍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至2016年的平均比重为53.1%;日元的资产配置最低,其份额总体稳定,2013年至2016年平均为5.7%;欧元资产比重上升,成为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至2016年平均为25.8%;英镑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正在上升,2013-2016年的平均比重上升至15.4%。受多种因素影响,欧元、日元和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也在贬值。尽管人民币对这些货币的汇率总体稳定,但无论是以美元还是一篮子货币计价的外汇储备都在减少。
这也凸显了一个困境。如果人民币不能完全市场化和国际化,积累的外汇储备只能以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计价。这种外汇储备受制于太多人,这不仅使它们“难以使用”,而且成为贸易争端和货币战争的负担。然而,如果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将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需要消耗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汇率处于市场竞争的前沿,而外汇储备是稳定金融市场的锚。
上世纪末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危机完全爆发,是因为在索罗斯对相关国家汇率的冲击下,没有稳定金融市场的锚。
人民币汇率下跌趋势带来的市场波动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这会导致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目标尚未完成,“两岸”汇率价差将导致别有用心的人投机。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能被抛弃,只能进行到底。维持货币稳定只能靠外汇储备来实现。
可以看出,保护外汇储备或汇率不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很难同时保护两者。因此,外汇储备和汇率应该与时俱进,保持相对平衡。从1月份人民币的表现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上升了1.04%;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涨1.14%,结束了三个月的下跌。人民币汇率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当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时,外汇储备保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好消息。
央行既不会让人民币“无休止地贬值”,也不会让多年积累的外汇储备“储存的粮食”消耗得太快。关键是中央银行有这样的平衡能力,因为中国将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结果。由改革红利支撑的中国外汇储备和汇率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失去一方。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的访问学者)
标题:张敬伟:保外储还是保汇率不是简单的选择题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03.html